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岁月的边上(81-100)

(2011-01-06 11:50:35)
标签:

教育

分类: 综合评论

写在岁月的边上(81-100

 

/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81

 

确实不应该过于相信“天才”,而忽略了时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努力。

有些人守不住这个界限,所以他在自己领域内的成功,一旦嫁接到别人的领域,就成了灾难。

在于正在成长中的女儿的交流中,我更进一步地意识到,除非投入一定的精力,否则,女儿不会自动地长成最好的样子。

 

82

 

以评语(多可怕的词语)为例,它是从生命叙事的枝丫上自然而然伸展出来的。

谁去模仿这些词语,谁便误解了它的真义。因为它是辛勤劳作之后的充满感情的描绘。它会真实地写下每一个生命成长中的最意味深长的细节以及转折。

它并非“客观公正”的,而是带着期望,让家长体会生命可能的样子。

 

83

 

许多老师喜欢向家长告状,并且认为反映的是“真实的”情况。

实际上,什么是“真实的”?这取决于老师的观念。

对新教育来说,惟有孩子生命不断地向前发展才是“真实的”。这一出发点,决定了传递给家长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传递。

一旦怀着对生命的坚决的信心,家长反而能接受严峻的事实。

 

84

 

在打通“信任”与“危机、遭遇”这两组词时,我会引进丑小鸭的故事。

这里包含着一种结构,对有些弱势班级来说,反复地但不点破(除非在仪式、庆典等场合)地重复类似结构的故事、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会让孩子意识到,眼前的一切挫折,都只是变成白天鹅之前必经的磨难。

 

85

 

书桌上有两株水仙。不,一株是水仙,另一株也是水仙,其实是……“天仙”。

水仙在转移回家的路上,四五朵被冻着了,脑袋耷拉着,但仍然香气扑鼻。

天仙长得像刚发芽的蒜苗,缝隙间,夹了一页沉默的芽。

或许哪一天,就会有一阵阵奇异的芳香传来。

没有也罢,愿望,是更持久的芬芳。

 

86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定一个人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应对专业问题的,其实是真正地在它的生命中发挥作用的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少数原则。

哲学与教育学学习的意义是,发现它,修正它(包括必要时的颠覆),维护它。

这显然不是一个词语问题。

 

87

 

仍以写评语为例,要区分特点与缺点。

当你言说孩子的缺点的时候,你的内心,一定有一种尺度。

哲学教育学的学习,就是对这种尺度进行反思。因为或许你的尺度,正是现行教育的外在尺度,而不是任何一个拥有独特密码的生命的内在尺度。

可惜许多老师缺乏这种反思,而视自己原有的尺度为天然合法。

 

88

 

为什么要研究和讨论信任问题,甚而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许多人将信任仅仅理解为一种可以随时摆设的姿态,就好像照相时那一瞬间的笑容,而忽略了无论是爱,还是信任,均需要漫长的学习。

这种学习中,有纵身一跃的抉择,有不断反省自身的思,有不间断的实践。并且,不能截然分开。

 

89

 

行胜于言。

新教育的成功处,是对这句话的践行,让实验扎根于一间间教室里;新教育的失败处,是对这句话的遗忘,在那些浮华的言辞里迷失了方向。

在网师里,讲民主自由没用,讲人际关系没用,讲对教育的热爱也没用。唯一有用的,是你的行动。用心地啃读,用心地作业,用心地实践。

 

90

 

不要对所有的批评或建议一视同仁。

倾听那些深刻了解甚至理解你的人的声音;倾听那些在你涉及的领域有深刻研究的人的声音。

例如对新教育而言,榜样教师的批评或建议,永远是第一重要的。不必理会那些并不了解甚至不屑于了解实验的人的声音,无论他的身上贴着怎样尊贵的标签。

 

91

 

真正的理解意味着,所理解的事物在心灵中是鲜活的。鲜活是指:它是一个结构化的有机的整体;它处于运动(运用)之中;它被默会地、整体地、直观地把握。

还表现在,当你向别人描述时,可以换用不同的语言,运用不同的方式灵活地描述这同一个事物。

对所要教授的知识应如是掌握。

 

92

 

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确实读懂了,进入到了与作者的对话之中,那一段时间,心灵是光明的。可是,合上书,过一段时间,那种状态就隐退了,有时候甚至记不得自己读过的内容。

或许,这是阅读所必经的不稳定状态,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阅读才能逐渐使之稳定。

 

93

 

想象一个人向前走去,他的性格气质决定了他是个理性主义者或经验主义者。

路上突然被人暴打一顿却求救无门,他会变成存在主义者,因为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无助的“本质”并诞生虚无感。

博尔诺夫却说,被打不见得是坏事,它能激发你的力量让你奋起,你要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

 

94

 

解释学之于教育学的意义:(篇幅关系,我讲得简约)

1.学习即理解,即创造本文的意义(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投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理解)。

2.学习是一种自我对象化和对象(本文)人化的过程。(童鞋们回忆下几条原则)

3.理解具有历史性。

4.理解即是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伽西默多)

 

95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这个词误导了许多人。换用“第二套教学大纲”、“智力背景”,要更加减少误解。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阅读,并不能对应我们日常意义上所说的阅读。

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在这些地方,必须通过互文阅读予以必要的体察。

 

96

 

大部分人,既谈不上忧世,更谈不上忧生。

他们真正所忧的,只是柴米油盐以及稍纵即逝的浮名。

这当然没错,也是世俗的幸福与欢愉。

但理想主义团队里缺乏真正的忧生与忧世,就令人惋惜。如果竟然还要用流行的箴言去软化这种忧患,以留住和继续膨胀那点浮名,就实在太堕落了。

 

97

 

许多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另一个版本。

要紧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能吃苦,常常是环境逼迫的结果。但在镁光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能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在“灯火阑珊处”,方是大家。

 

98

 

从平庸到优秀是容易的,人会因自己的困境以及优秀者的标尺意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努力朝向优秀。

但从优秀走向卓越,却常缺乏动力与尺度,除非他有罕见的目标与自觉。

教育,要有外在的尺度,更要发展生命内在的尺度。

真正的哲学、心理学学习,会给予人一种洞察力以树立和反思尺度。

 

99

 

微博定律(1):微博价值(思想力)与转播率的关系,可用抛物线表示,一定范围内,转播率越高价值最大,越过了峰值,转播率越高,价值越低。

因为社会是由乌合之众组成的,对思想有鉴别力的听众总是少数。转播最多的总是笑话及美女照。

 

100

 

网师为什么不允许旁听?(答学员问)

旁听是一种轻率的不负责任的对知识的旁观态度,这与网师要求热情卷入的学习观是相悖的。

不允许旁听,既是培养一种对学习的严谨、认真、负责,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破坏初次接触新知识的新鲜、完整、纯粹。

但是课程过关后就可以旁听,以不断地加深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