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1-20)
(2010-12-21 09:01: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写在岁月的边上(1-20)
1
有些人,给他们一片沙漠,他们能改造成一片绿洲;有些人,给他们一片绿洲,他们活生生能整成沙漠。
2
一个孩子,要容许他一次又一次地犯错,因为他是通过不断地试错来发展自我的。
但是与成人交往,在绝大多数时候,证明自己的机会只可有一次。因为一次错误无论多么偶然,总是背后的生命程序(包括道德程序)起作用的结果。
这对一个组织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那些重要的职位上。
3
人生无非是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要做加法,否则人生无意义。
但做加法同时,须得做减法,否则人生会因不能舍弃而沉重不堪。
加法为基础,须得做乘法,让生命爆发能量。但乘法的基础是除法,让生命更为简洁、纯粹,并回归根本原则。
人生的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缺一不可。
4
读哲学,思绪溢出。
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者,系于物,决定于物,不得自由而生怨抑。
受马列教育长大,终于成长为“唯心主义”者。因为唯心,所以人的自由意志才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一旦充分领悟到自由意志,便会恍然大悟:谁束缚你了?
5
一个假设的因导致一个真实的果,这个真实的果将假设的因变成真实的因并因为因果循环而反复强化。——这就是生活。
6
从功利主义来说,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宽容,弱者只能“被宽容”。在鹬蚌相争中,鹬可以宽容,但是蚌不能宽容(所以赵国撤兵了)。刀俎可以讲宽容,鱼肉不能讲宽容。
但是,最终的宽容与否,不应来自于现实功利的计较,而应源于内在良心。在内在标准面前,不为外力所动,一视同仁。
7
心灵鸡汤害人不浅。它讲宽容,是教弱者麻木退缩且以宽容自欺,是病弱者的哲学。
鲁迅说,一个也不宽恕。这是大师的态度。
因为大师有原则,不愿假宽容之名以博取个人利益。对鲁迅而言,这关系生死存亡。大师的精神,因此才具有力量。
但鲁迅对于青年,又是何等的宽容?
8
有人会觉得日常工作太忙碌了,想,如果能够整天读书多好!
相信我,除非做学问,否则那样的生活是病态的。
永远保持对书籍的渴望,并不断依靠图书来滋养,但是滋养的目的,不是用来显摆或逃避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真实的生活有时候令人恐惧或沉闷,但值得搏杀。
9
读《教育的目的》,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专业发展,其实也是有节奏感的。
这种节奏感,体现为: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节奏(分离与同一),以课程或课题为单元的节奏,以问题或领域为单元的节奏,从有专业发展的自觉到游刃有余阶段的大节奏……
节奏带来效率与从容。
10
生活在一个“我与他”的世界中,必须与某个或某些人,在某种范围内建立“我与你”的关系。 彼此无法建立“我与你”关系的团队,必定要依靠规则,而规则又依赖于解释,所以权威与权力,便很重要。
悲夫!
11
生活在别处,还是生活在当下?这是一个问题。
我经常在生活中遇到这两类人,或乐呵呵地活在当下,或愤世嫉俗地活在别处。前者是功利主义者,后者是某类文青(浪漫主义者)以及某类自由民主主义者。
鲜有能够既活在别处,又能活在当下的理想主义者,实用主义者。
12
可以跟领导赌气,但别跟自己赌气。因为你首先是为自己而不是为领导工作。
因为与领导赌气,所以领导便真正地“领导”了你,决定了你。你要努力工作,因为这与你的尊严有关,意义有关,而与领导,其实关系不大。
13
昨天微博写领导,引发误解,那议论与新教育无关。
并且,另外试图将官僚系统强加于共同体之上的行为,都会遭遇本能的抵抗。其中道理,并非人人懂得。
14
专业发展的要害,是更新结构(经验、图式……),使之更自觉和富有创造性,更能应对环境 。
根本书籍与生命密码,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概念。
每完成一轮转变,必定意味着新我与旧我的激烈冲突。这常会引起必要的混乱,而穿越混乱形成新的秩序,则需要意志,意志源于愿景以及信念。
15
越来越感觉到信任之重要。
信任不依赖言辞,而依赖真正的行动,以及行动本身所包含的诚恳。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无论腹中有多少不平之气,这三条标准,始终是我的原则。
但是,这“安”,不是苟且以使安,这“信”,不是勾结以使信,这“怀”,不是沽名以使怀。
16
中世纪的启示:最神圣的地方,往往会演化为最黑暗的地方。
17
和谐的前提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当人民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时,政府号召和谐,无非是狼对羊的和谐,以确保不遭遇反抗。
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双方没有离婚自由,没有自己决定自己的自由,所谓的家和,只是以一方忍气吞声为代价,为的只是邻里不笑话。
一个团队不也如此?
18
所以和谐有多种含义,有时候是“顺从”。
许多公立学校的和谐,就是“顺从”式的和谐。只要领导不过分侵害我的权益,我就选择顺从与忍受,以保护我个人的有限的自由空间不受领导“关注”。
只要你不遭遇很过分的领导,这种顺从是值得的,作为交易,它确保你一定范围内的宁静。
19
但对一个取经团队而言,根本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对价值观的维护之上。
偏离价值观与愿景的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与反思,而只强调了人际的和谐,那么一个团队会在不知不觉中远离最初的梦想,直到异化或崩溃。
真正的谐包孕着斗争。通过斗争不断纯洁自己,这是高品位的和谐。
20
人总是处于既顺从又斗争的状态。
不能总斗争,否则我们永无安宁。也不能总顺从,否则你将不再是你自己。
和谐,或许是顺从与斗争之间的平衡状态。
有责任感的老师,或许某些方面会选择顺从,如无奈的制度,领导的腐败。但在另一方面会选择斗争,如他的教学自主权受到严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