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应该做一个在公共场合有素质的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许多不符合公共道德,素质低下的行为。近来我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就很说明问题。
现象1:2009年2月12日,我为给家中采买过年装扮,乘公交车前往江南大厦。途中上来一对母子,孩子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位母亲的手中还抱着只小狗。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已经违反了公民的道德:乘公交车时禁止携带宠物上车。依旧付了两个人的车钱后上了车。一路上,小狗好像特别兴奋,叫个不停,可他们非但不制止,反而接着挑逗它。坐在他们后的我不竟想:这母亲的教育榜样做得太“好”了,别人引以为善,她却引以为恶,难道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现象2:一日,妈妈心情非常高兴,答应晚上去看电影。电影开始前两分钟走进一对父子。电影开始没几分钟,那个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掏出自己的小烟盒开始抽烟。由于这是一个小包厢(绿厅),所以烟味很快就扩散到包厢的各个角落(一场电影下来,他抽了约8支烟,一些人不得不不时地出外透气)。那位儿子可能是已经看过电影了,常常为父亲“讲解”,声音还很大。几位来看电影的老年人不禁直摇头叹息。
现象3:随地吐痰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往往是一个人在前面走着,突然“咳”的一声,一口痰就被吐在了地上,且往往不分地点,想吐就吐,有的人甚至一口吐在别人脚边,实在很不卫生。一次爸爸同事聚会吃饭,席间来了位小领导。饭后,在大家一起走向停车场的短短不到一百米的路程中,那位同志就“咳”了三次,且都往路中间吐。我看他也没喝酒啊。大人在我们小时就教育道:鼻涕要擦在手纸上,痰要吐在手纸上,等有空扔到垃圾箱。现在某部分人随心所欲的行为真是与这句话颇不相称啊。
现象4:寒假中的一个早晨,我随妈妈去菜场买菜。由于菜场门前的路实在是太小,而乱穿马路的行人与随
意停放的车辆又太多,所以车流只在一点一点的移动着。没过多久,车子都停了下来,我纳闷的抬头往车窗外望去,只见一辆小轿车在繁忙的车流中做着掉头工作,凑巧一辆汽车从边窜出,这样一来整条路都被它们封死了。我想起在路的进口处已经明显的标明了“此路段禁止掉头”,可是因为这里缺少警察与探头的管理,所以有些人就做出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不可不为“素质低下”。
现象5:天下雨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我也不例外。一个下雨天,放学了,左顾右盼不见爸爸的踪影,没办法,打起伞走回家。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过马路时,我小心的从水潭边绕过,不料从后一辆出租车飞速驶上将泥水溅了我一身。眼望着那辆车扬长而去,我不由叹息:出租车自顾自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只顾赚钱,不顾他人的做法是极其不讲公共道德的,真是自私的司机啊!
上述现象只是众多不讲公共道德、素质低下行为中的缩影,相信大家都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同样显得非常重要。
对此,我建议:
一、管理方案和法制建设迫在眉睫。应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或法律制度,并完全落实,使之可以有效的监管某部分人。现在国家虽然对其违章行为也有一些处罚规定,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故会往往导致“雷声大而雨点小”的结果。
二、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街头宣传、报纸宣传、电视宣传等手段,不断的向公民灌输道德行为规范。要教育全体公民,遵守道德规范必须从自己做起,慢慢形成全民讲道德的风气。
三、加大监管力度,对一些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该处罚的就要处罚,通过强制性手段来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
四、重视舆论监督。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谴责,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声势,让不文明行为的制造者无地自容。
五、学校应该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公民道德应该从小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道德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