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参加了一个2008年房地产市场分析会,分管副市长、人民银行、地税、建委、统计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大房地产企业老板、各商业银行行长参加了这个分析会,可见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各部门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忧虑。
分析会上听到最多的就是房地产企业老板们表示现在日子难过了,众口一词地一是指责银行贷款收紧,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要求银行把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进行扶持;二是指责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刀切,造成人家感冒我们一起吃药的局面;三是指责媒体舆论对房地产市场的片面报道,引起大家对房地产企业的反感;四是指责政府没有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地环境和条件。
原来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老板们都是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明理一点的都该想想,如果不是国家10年来给予房地产企业发展创造那么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企业能发展壮大吗?如果不是地方政府以土地换取资金以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理念,房地产企业能有这样的发展机遇吗?如果不是银行大力给予信贷资金的支持,房地产企业凭什么圈地盖楼来赚取高额利润呢?如果不是媒体舆论的一贯宣传报道,免费为房地产做广告(楼市专题报道等电视节目),会有那么多人被你的楼盘吸引并转变为购买力吗?
房地产市场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期,进入调整周期也是很正常的经济规律,当然这当中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确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房地产同样不能例外。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始终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这点难道房地产老板们会不明白吗。我市的房地产价格不像周边城市那样快速上涨,楼盘进入滞销阶段,归根结底是由于开发的楼盘太多,远远超出了需求(据统计,即使不再开发新楼盘,按08年的销售量,空置的面积就能卖4年)。同时,就我市而言,房地产价格只能说相对低(相对于上海、杭州),但绝对不低(相对与老百姓的收入和购买力以及外来购买力。而且大多数老百姓都觉得房价高,这不会只是一帮无知之人的空穴来风吧。
其实有两位房地产老板发言时不小心还是道出了玄机:“我们不能搞打折促销,因为这样一来会破坏原有的房地产价格体系”。这就是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的潜规则,就是为了保住他们的高额利润率,大家必须遵守价格同盟。所以他们把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的责任全部推给国家、地方政府、银行,而自己好像只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让政府、银行出手相救,让他们可以继续享受高额利润。那么到时候银行一屁股的不良资产时,房地产老板们肯定在偷着乐:哈哈,银行都是些傻瓜。
其实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敦促房地产企业降价销售,一方面让房地产企业有微利或保本,尽快收回资金,以防资金链断裂,影响到整个金融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成功出让土地和增加税收(房地产只有实现销售才有税收),增加地方政府财力,这才是一举多赢的好事。
10年了,房地产老板赚了很多钱,现在少赚一点就不行了吗,很简单的一个降价问题但被房地产企业搞得复杂化了,原本蛮清澈的水给搅浑了,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