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了,各单位各部门又纷纷忙于考核,这本身是为了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以便于在明年的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初衷是好的,但过程未必就是好的,结果也未必能令人满意的。
什么叫考核。冠冕堂皇地解释,就是为充分发挥部门或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上级部门以一定的标准和较细化的各种指标,对一段时期以来下级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分出优劣,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然而现实中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上级部门为了充分树立其威信,防止出现下级部门不听使唤等情况的出现,以年末排名先后为诱惑,鼓励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进行精神、物质进贡和上级部门忽悠下级部门的手段,实质上是让下级明白上级领导手中的权利。
现在下级部门对待上级部门的考核都清楚地知道有一种潜规则,那就是工作要做好,关系不可少。正因为这种潜规则因素在其决定性作用,使得考核变成了下级部门沉重的负担,既劳民又伤财,而且还虚伪。
先说其虚伪。都说考核能推动工作,事实上也不能说考核对推动工作一点也不起作用,作用多少还是有点的。但实际上类似政府部门,由于不象企业那样能直观地列出各种任务指标,比如利润、销售额等等,务虚的工作比较多,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干三分吹七分的现象,有时甚至什么也没干,就把自己的工作吹得天花乱坠,整一篇漂亮的材料往上一报,于是上级在考核时就会给你加分。政府部门不是存在一个说法吗,就是三分工作七分总结吗。会干的不如会写的,所以考核工作最后都演变成考核总结。那些真抓实干而不会写总结的,往往是最吃亏的。
次说劳民伤财。为了能取得好的考核名次,下级千方百计地与上级有关权利人员拉关系,你来了,我想方设法招待好,又吃又喝又玩又送礼品,把领导搞满意了工作就好开展了。每逢节日或到了年终,下级又以各种名义去看望上级,当然不能空着两只手去。至于一年下来花了多少钱,下级领导是不会在乎的,因为花的是大家的钱而不是领导自己的钱。
三说考核艺术。正因为上述关系的存在,使考核不可能真正公平、公正、公开。就拿我们部门来说,几块业务加起来是90分,还有10分掌握在上级部门一把手手里,名为创新工作和其他工作。妙就妙在“其他工作”,这个所谓的“其他工作”里都包含什么内容是不会告诉你的。无论90分的工作里你做得再好,往往那10分里你比别的单位低。你能想到的工作都做了,也做得不错,可上级就是有那么多理由说你不如人家,老拿你的短处比别人的所谓长处你能赢吗。后来终于明白了,原来那10分就是按照上级心仪的单位的工作标准来打分的,该怎么给,该给多少由他随意定。就如老千,想要什么牌就能得到什么牌。因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心机,因为这里有很多艺术。
再说空洞考核。下级那么劳民伤财地去迎合考核,目的为了什么呢。考核取得好成绩职工能得到奖励?没有,一分也没有。单位能增加经费?也没有,无论你是一等、二等或者三等单位,经费都一样。其实下级领导无非是为了那个虚伪的称谓-“一等单位”,也许这以后对他个人的升迁有用吧,但对广大职工来说毫无意义。广大职工已经很厌倦了无聊的考核,期待通过努力工作能得到提高一点收入和福利这些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实惠。
该到了中央或国务院出台禁止各类名目繁多的考核的时候了,因为这更是一股不正之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