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徽中华烟高校毕业证新安晚报校园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王者清风
想当班干要送礼,拿了奖学金要提成,毕业证拿中华烟来换。近日,安徽一高校老师因公然发短信向学生索贿,遭学生网上曝光。该老师被网友戏称为“最牛×教师”。记者从校方获悉,昨日该“编外聘用人员”已经被校方辞退。(《新安晚报》 12月1日)
不管是编外人员还是编内人员,不管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作为一名老师做出这种事情,师德何存?这里是高校,不是名利场,本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倡导理性,但不倡导礼尚往来。把学生的正当权益当把柄去克扣学生,这样的人丢了人民教师的脸,本该受尊敬的老师,也因此被学生们痛恨。
其实,在高校类似的事情还很多,考试不及格请老师吃饭改改分数,要出国送点礼让学校在成绩单上做点手脚,临考前和老师套套近乎要点考题等等,这样的事情更像是高校的潜规则。很多人心知肚明,还有不少人是直接受益者,只不过没有像汪某这样明着干的。高校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有些老师在把关上的不严格,此类事情在高校频有发生。
“想当班干要送礼,拿了奖学金要提成,毕业证拿中华烟来换”,这是“官本位”在校园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高校沾染了很多官场的陋习,从之前被讨论的“学生会官场化”,到今天的“最牛×老师”,这一切不是偶然,一股不正之风正在高校蔓延。身处其中的师生,不得不有所警醒,像汪某这样不务正业的“蛀虫”理应被铲除。
“贪小便宜吃大亏”,说的就是汪某这样的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原则,最终只能是名利全损。高校在学生管理上固然存在系统问题,但这绝不是导致汪某这样的人“变坏”“变腐”的原因,缺乏自律,缺乏修为,败坏了师德只能是这样的下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皆为表率,理应自重,三思而后行。
“索中华烟换毕业证”只是高校“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大学是社会的大脑,是社会文化的领跑者”,怎能反过来去沾染社会和官场的陋习呢?留一块清静地,给师生,给大学,也给这个社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