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冷冻”高考状元意义何在?

(2011-06-28 01:39:37)
标签:

山东省

高考状元

冷冻

《齐鲁晚报》

炒作

校园

分类: 杂文·评论

山东“冷冻”高考状元意义何在?

文/王者清风

今年,山东省“冷冻”高考状元信息,不再向市县发布,一下子可急坏了清华北大等名校招生负责人。清华大学山东招生组负责人呼吁高分生抓紧联系他们;“今年不能光等了,我们还得去各地跑”,北大山东招生组负责人则说。(《齐鲁晚报》6月26日)

自古中国就有热捧状元的传统,古代科举的状元是要骑马游街的。而如今,这个“传统”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君不见,每年高考出榜,街头巷尾无不见高考状元的身影,附加在学校的招生简介上,出现在某些广告的画面中,抑或是某些场合的公开演讲等等,“热捧”变成了“炒作”,对高考状元的热捧早已变味儿。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然而,一直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是一年比一年炒的火。而今,我们终于看到山东省招生院把高考状元信息给“冷冻”了,这是值得拍手叫好的,“冷冻”高考状元信息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从“源头”上切断社会炒作高考“状元”的路径。

近年来,社会媒体炒作高考“状元”之风愈演愈烈,就是因为各省市的招生部门把学生的分数信息“泄露”给了媒体,还有的机构甚至拿考生的信息进行交易。如果各省市的招生部门都能像山东这样把学生的高考信息“冷冻”上,媒体就拿不到考生信息,他们也就没有机会炒作高考状元了。“冷冻”高考信息才是遏制炒作状元之风的治本之策。

其次,能斩断炒作高考状元背后的利益链。

每年的高考状元之所以被热炒,主要缘于其背后的利益链,现在的高考“状元”成了学校、教辅机构、媒体、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有些“状元”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中学学校也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打下基础;教辅机构则可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赚钱;网络媒体可以以此提高点击率和知名度,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高考状元利益链背后的所有参与者各取所需,可是,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因此受益。

再者,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

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无疑会助长高中学校,乃至地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升学率、高考成绩的追逐。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升学率和状元的追逐只会助长应试教育的发展,从而使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最后,这也是对高考状元本人的一个恰当保护。

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被炒作”的,因为现代社会关注不等于关心,成为公众人物是有很大压力的,而且大部分人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是出于自己背后的利益,状元们只是赢利的一个手段。

山东省“冷冻”了高考状元信息,这为全国其他省市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全国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笔者期待能有更多的省市纷纷效仿山东的做法。对高考状元的追求不能过于狂热,也不能利用其去炒作,这些都是很病态的,“状元热”是该冷却一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