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林天宏福建寂静钱钟书现代文阅读高考题校园 |
分类: 杂文·评论 |
林天宏在自己的微博爆料,自己的文章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但自己不会做,自测仅能得一半的分,一时引起博友们疯狂转发(6月12日《楚天金报》)。
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是我语文里面最犯怵的,本来这是我的强项,我理解能力不差,但慢慢的方法和套路多了之后,就失去了阅读时的那种感觉,越做越烂。就好像高考的作文,老师强调千万不要自由发挥,一定得写成议论文,就那么一直练,最后满脑子的议论文结构,不会写文章了。原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感觉和灵感,而出题的老师却是去“理性的”分析文章的结构,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最后致使不仅考生不会做,连原文作者都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这是一个大笑话,是一个极大的嘲讽。
高考题考倒原文作者是不是对出题老师的嘲讽?也不是。出题老师一不能擅自作主发散思维“想得真多”,多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且须按语文和高考两根指挥棒行事;二不能左右所出题目进入题库抽中入卷。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出卷老师不过是奉命行事按向命题,高考题考倒原文作者是怪不得出题者的。
其实,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即便不选林天宏文章,也会选中张天宏王天宏文章。可以断言的是,高考题考倒原文作者的咄咄怪事仍会发生,只不过原作者有的不知不晓有的装聋作哑有的作古无声罢了。事实亦然,“原作者得低分”尴尬怪事并非首现。早在2009年,同为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同样15分阅读文《寂静钱钟书》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一分。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实习生周劼人在该报发文《寂静钱钟书》,此文后被选为福建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周在博客上如是写道。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呜呼哀哉!
设若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谁的文章具有偶然性,高考题考倒原文作者则大抵事出必然。在我目中,现下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和高考阅读评价标准有病,高考题考倒原文作者不过是衍生并发症罢了。“一套体系、一个标准”,多年来“以不变应万变的”中学语文单向思维的僵化教学体系和高考阅读一元答案的死板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高考阅读理解成了现代版的“八股文”,成了一个花架子。
多次考试形成的“模板”反过来再用在考试上,就和“吃了拉,拉了吃”一样,是对中国考试制度的极大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