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罗马变通水龙头思维礼堂杂谈 |
分类: 杂文·评论 |
大学生缺乏“变通思维”
文/王者清风
每天晚上去水房打水的时候,我都会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靠近门口的水龙头旁总是排满了人,而在水房的最里面总是空着很多水龙头没人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是这样的,在人少的时候每个人都习惯了一进门就打水,而且在人少的时候里面的水确实也没有门口水龙头的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总是认为外面打的水比里面打的水好,也习惯了在外面打,即使里面有很多空闲着的水龙头也要在门口排队。而事实上呢?在人多的时候由于水流比较频繁,里面打的水和外面打的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走几步路做很小的改变,就可以省去不少等候的时间,而很多人并没有想到,只是习惯性的在门口排队等水,这就是典型的“一根筋”、缺乏变通思维,而这样排队的人每天还不再少数。
无独有偶,暑假期间我报了一个考研辅导班,集中在本地某大学礼堂上课。上课的人很多,每当下课之后上礼堂里的厕所都会很挤,想上厕所要排很长的队。这时候完全可以走出礼堂去外面教学楼、图书馆的厕所,可奇怪的是出去上厕所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在礼堂里排队等候。这当然不排除因为懒惰,但我更觉得这是缺乏变通思维,其实呆着排队不比走几步换个地方上厕所要省力。这样的现象并不止于此,放学之后,大多数人呆在校门口等公交车,只有很少的人想到走到学校的上一站去等车,结果前者往往是挤不上车或者上去了也挤得要命,而后者却往往能够坐到座位早点回家。这样的差别显示的是做人的智慧,有很多人总是把习惯了的思维当作处理事情的唯一方法,说得不好听点也就是“一根筋”,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地变通一下,就会发现死胡同的旁边竟然还有一道门。我一直觉得,年轻、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我们大学生应该能够发现那道“门”,但是结果却总是让人很失望。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生,我了解大学生找工作的困难和艰辛。“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育制度和社会职位差别有关,也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我个人认为“一根筋”缺乏变通思维就是其中很大的原因。很多人找工作只想找对口的、待遇好的,却没有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没有考虑自己创业或者其他“另辟蹊径”。我个人认为现在找工作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并且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工作,我们找的应该是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可以守一辈子的“铁饭碗”。很多人没有并不这么认为,宁愿削尖了脑袋去挤,但那样十全十美的工作毕竟是少数,所以工作注定不好找。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当然就更少了,一方面创业的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一根筋”的认为创业是以后干的事情或者习惯性地认为大多数人干的事情才是自己应该干的“正道”。这就像打水、上厕所、挤公交一样,有的人在遇到一样的困难时他只是改变了一下思维,结果却变得大不一样了。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当我们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会变得豁然开朗。我觉得大学生(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小到生活中的细节,大到我们的深造和就业的选择,有时候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困难。我们在大多数时候缺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只是思维上的一点点转变。
通往罗马的“阳关道”有很多,我们何必非得“一根筋”地去挤那座“独木桥”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