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法用笔——临陈洪绶《水浒叶子》有感

(2009-11-14 20:03:52)
标签:

水浒叶子

骨法用笔

线条

陈洪绶

分类: 艺苑笔录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

    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水浒叶子》中线条犹如写“7”字,很多线条皆是90度的直拐。圆转的线条多自起至止一根整线,方折的线条,一起一折,再起再折。由于是木刻,所以线条显示出刀的锋利,线条劲健。公孙胜的的头发用线笔断意不断,这种线条既体现了头发的柔美,又能看出头发的虚实变化,使头发看起来很蓬松。跟衣服的实线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人物的个性,任伯年又得人物整幅都是以方折线条勾画,如拼命三郎石秀。而有得则以圆润的线条写出,如玉麒麟卢俊义。线条不仅表现了衣服质感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把人物的个性及动态描绘了出来。这种刚硬急速的线条可能跟陈洪绶当时的年龄有关,在后来陈洪绶的线条转向舒缓平淡。

    陈洪绶的绘画在艺术形式上,以“古拙美”和“装饰美”为总特征。这在《水浒叶子》中也初见端倪。入云龙公孙胜衣服上的装饰花纹,陈洪绶仔细的描绘出,这种装饰的花纹可以给人以清晰的认识到画中人物所穿服饰。也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再如张清胸前的纯线形花纹和数个小的圆形,形成了上半身的丰富,和下半身裙摆上的劲直的线条形成明显的美感,这些线条并不表现人物的内部结构,纯粹是装饰的线条。还有卢俊义的裙摆上平行的线条。这样的装饰美在雷横上得到了更为明确的体现,雷横身上的围裙是用数朵花瓣装饰而成的,黑色的花蕊形成点,花瓣的短线形成密集的线条,与身上开张的线形成疏密的对比。而顶头鼠尾的描法更是增加了画面的装饰美感。陈洪绶画中比较重视衣纹图案的描绘,也很重视线与线之间形成的节奏美感,这种节奏多以平行排列的线条体现衣纹的疏密,也显示了线条以装饰为主的功能地位。“古拙美”在陈洪绶早年作品中不多,在《水浒叶子》中仅仅存在于头发和人物身上平行排列的装饰线条上。

    《水浒叶子》每幅人物形象各异,线条形态也都根据人物形象特点来刻画,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线的特质,和版画得以恰到好处的结合。 夸张的人物造型是基于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水浒叶子》成为他人物画作风的有力说明,而且也说明了为什么对后世有如此大的影响; 

    周亮工说陈洪绶作画“儿时学画,便不规规形似”,“易圆以方,易整以散”。陈洪绶的这种变形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从他对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他有极强的把握人物特征的造型能力。

    补充一下,所谓“叶子”,就是一种酒牌,很多人在一张桌上喝酒时,轮流抽出一张,根据牌上内容确定谁喝酒。这样既增加了饮酒的乐趣,又增加了知识。

    陈洪绶利用各种作画技法适应不同题材,如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雄、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丝描表现高古,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的丰盛宝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