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 = 自杀
(2012-04-06 09:10:35)
标签:
杂谈 |
不吃早餐 = 自杀
很多上班族有着这样的早晨:被闹钟叫醒后,挣扎了一二十分钟,才揉着疲惫、瞌睡的双眼从床上爬起来,分秒必争,不吃早饭就冲出家门;或者打开空无一物的冰箱又关上,挤进了上班人群,在汽车尾气和灰尘中啃咬着刚从路边买的油条、蛋饼……
一份关于家庭早餐的调查显示,我国近30%的居民未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而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早餐逃跑族”的主力军。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一不良习惯还延续给了下一代。由于中小学生80%以上在家中吃早餐,所以他们的早餐习惯深受家庭影响。中国儿童吃早餐的比例为88.6%,也就是说,有一成多的孩子空着腹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即使对于吃早餐的儿童,他们的早餐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口味单一等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很多家庭要么延续了“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稀饭——的早餐习惯,给孩子吃油条或油饼,要么选择简便但高热量高脂肪的洋快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街头“小胖墩”与日俱增了。
不吃早餐,甚至无异于慢性自杀。
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一夜酣睡,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储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时就消耗殆尽,而人脑的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一种营养素获取能量。早餐如及时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旺盛期,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早餐吃的少,或是虽然吃得不少但食物选择不当,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美国加州大学在7000个接受研究的男女中,发觉习惯不吃早餐的人,死亡率高达40%。(?)另外,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一次以80~90岁老人为对象的研究,发现他们长寿的唯一共同点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正在长身体的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则更应该重视早餐。据调查,吃饭时间有规律的儿童比不吃早餐的儿童身体发育的要好得多。
不吃早餐会使人感到疲倦、胃部不适和头痛;长期不吃早餐的人,皮肤干燥,容易产生皱纹,提前老化。另外,经常不吃早餐的人,长时间空腹后,如果狼吞虎咽地吃午饭,还容易在饭后发生燥渴,犯严重的食后困倦症。
不吃早餐易患消化道疾病。不吃早餐或早餐吃不好,午餐势必食量大增,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无规律生活,打破了消化系统的生物节律,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空腹时间过长,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减少,变得不正常,这也是引起胃肠病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离前一天晚餐的时间相距太长,胃里空着,胃壁特别容易受腐蚀而造成溃疡。
不吃早餐会使胆固醇增高。不吃早餐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比每日吃早餐者高33%,而胆固醇高的人,血管中会产生脂肪纹,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迹象。
不吃早餐易患心肌梗塞和中风。不吃早餐的人,血液中凝血球蛋白为吃早餐者的3倍。凝血球蛋白是血小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参与体内血栓形成。如果体内这种物质浓度过高,就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风。
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人在空腹时,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特别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如果不吃早餐,胆囊不收缩,长期下去就容易患胆结石。
不吃早餐会导致肥胖。空腹时,身体内贮存能量的保护机能增强,因而吃进的食物特别容易被吸收,即使所吸收的是糖,也容易转化成皮下脂肪,造成皮下脂肪积聚,使身体肥胖。
不吃早餐影响儿童发育。儿童正值生长发育高峰期,如果吃不好早餐,身体所需热能及各种营养供给不足,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不足,出现无力型“豆芽”体形。
正因为如此,早餐一向吃得比较简单的欧洲人,也逐渐改变饮食方式,重视起早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