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生物产业能走多远?

(2009-03-03 15:45:34)
标签:

螺旋藻

绿a

生物资源

生物经济

产业发展

云南

分类: 热点评论

 被誉为"第四次浪潮"的生物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拟将成为本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新的经济浪潮将给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机会。但要实现云南生物经济可持续的目标还漫长,云南的生物资源能走多远关键要看政府在产业规划和行业规范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构建一个有利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管理机制。

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先天资源优势,可开发的生物资源潜能大,资源密集度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后天发展不足的严重问题。当前云南生物产业面临着整体出线率低,生物产业对云南GDP贡献不足,具有全国性扩张能力的生物企业较少,并且一些起步较早的生物企业正受到外来企业和产品的冲击。加之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云南强势生物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这些也就是说云南的生物产业还是在窝里斗,没有正真地走出去。就目前的现状,政府在产业规划和资源的推广中还有很大的发力空间。

云南螺旋藻产业起步阶段是在政府有规划、有投入、科学、有序的推进中进行的。经历了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前期企业的开拓已经形成了以绿A为龙头的企业群。并且已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认知基础。在丽江,很多游客都会购买螺旋藻,螺旋藻也成为云南的一大名特产品。但随着云南螺旋藻产业的兴起,全国各地纷纷兴建螺旋藻加工厂。大量的外来螺旋藻产品充斥着云南本土市场,加之本土螺旋藻企业也存在不当的竞争行为,市场上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让螺旋藻这一云南独有的珍惜资源逐渐陷入发展的困境。

在国外螺旋藻生产经营的门槛很高,也很规范。螺旋藻企业除中国大陆外,世界上共有12家,分布在墨西哥、美国、泰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地。这些螺旋藻企业大多分布在发达国家,并且其数量仅只是中国螺旋藻企业的1/30。为什么这些螺旋藻的高消费地区的螺旋藻企业数量如此之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对螺旋藻生产准入门槛相当高,对深加工螺旋藻成品的检验极为严格,因此一般的小企业轻易不敢涉足螺旋藻产业。

在云南政府在螺旋藻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规范和引导的介入不够。加之企业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重,没有长远的规划和适合的定位,无论是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都在围绕同一消费人群抢夺。这使消费者错误判断螺旋藻的使用范围和价值判断。

绿A作为云南唯一的专业保健品企业,其在市场前期教育和宣传推广云南资源方面有过不菲的表现,但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绿A在标准制定和市场规范方面得到国家公众营养中和心中国保健协会的鼎力支持。但在省内,由于绿A是云南保健品行业的独儿子,既不能享受到行业创造的平均利润,也没有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性扶持。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很是尴尬。

 

因此要让云南这种珍惜、独特的螺旋藻生物资源得到发展,政府不出来主持大局,不肃清云南的螺旋藻环境,云南的螺旋藻产业将面临重蹈普洱茶覆辙的危险。云南生物产业就会出现起来一个倒下一个的不利局面。产业形象遭到破坏,产业整体实力下滑的趋势不可阻挡。就昆明市场来说,昆明老百姓螺旋藻的使用和认知度已很高,却对如何正确使用这种生物资源知道的很少。

基于此我多年来呼吁政府为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牵头做两件事:一是在省内,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举办一次周期和规模适合的“昆明螺旋藻科普展”。通过专题展览,向市民宣传螺旋藻的科普知识,并强化云南本土天然螺旋藻的营养价值优势,突出只有云南才出产天然螺旋藻,让消费者理性消费,将螺旋藻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这对增强云南螺旋藻产业的信心和帮助螺旋藻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借助政府的公信力,这样会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同时,云南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其他省份的发展经验。云南文化资源其实在起步阶段也是零散的并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但通过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外宣传和巡回展演,使云南的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企业的有效输出通道,慢慢形成了以“云南影响”等有强大辐射力的云南现象。山东的酒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的牵头推荐。

借鉴这些成功的发展的经验,云南生物产业对外要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影响仍然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集中云南有优势生物资源,将具有代表性的“红、白、绿”(滇红、云南白药、绿A)作为先头兵,在省外举办专场资源推荐会。这样既有利于优势企业的市场推广,也比较容易形成强势的云南生物资源集群印象。

强大的生物资源需要匹配的推荐力度和强大企业来运作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云南生物产业的发展不能离开政府的引导和规范,包括政策倾斜、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创造,都关系到整个产业发展的走向和进度。要把云南生物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有更多基础工作需完善,政府发力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政府现在对生物资源还不综合考虑、规划,那么云南的生物产业走不了多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挤进巴厘岛
后一篇:我的网络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