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为月圆欢喜
(2008-09-14 21:31:29)
标签:
中秋节月圆月饼味觉记忆想象杂谈 |
分类: 热点评论 |
小时侯最盼望过中秋节,因为过中秋节就是个吃的节日,中秋总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炒板栗、煮花生、最主要的是有云南特有的火腿月饼,现烤出来的,温热、甜咸交融,但又绝不过份,有种若有若无、难以捉摸的妙处让人震撼。每年过中秋总是吃得胞胞的,被戏称的“撑伤节”也总是每每让我“撑伤”。
后来,长大后不能在家中过中秋节,也就没有了儿时的喜悦,也再也找不到“吃撑”的感觉。在上海工作时,每年到中秋节总是被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咬噬着心,因为看不到家里的人,只好盼望着公司能寄些火腿月饼来,似乎吃到云南月饼就好似回到了昆明。但每次月饼寄来了又不舍得吃,总想分给上海的朋友吃,可上海的朋友吃了都说不好吃,他们说又甜又咸怎么吃也不对劲。我本以为是因为如今生活好了,月饼不再有巨大的诱惑力,所以火腿月饼他们认为不好吃。后来自己吃了才知道火腿月饼的确在变味,饼中的瘦火腿犹如木柴,竟还有一种怪味。包装却极度奢华,人们买月饼不再是自己享用,大多是为了送礼。
这些年回到昆明,本以为会因为在家过中秋节而找到儿时的惊喜,月饼不用邮寄也许会新鲜很多,两年都为中秋而买了一把大伞放在天台上,只等中秋和朋友、家人一起吃月饼偿明月,只可惜两年的中秋老天都下起小雨,月亮藏匿了起来,朋友、家人也因月饼不好吃为由,没了吃月饼的心情,都说与其吃月饼不如去酒吧喝酒,我的两把大伞至今没有撑开过。
中秋,我不仅没了儿时的喜悦,一个火腿月饼也吃不了,月饼成了每年的一种摆设,那种单纯的味觉享受渐渐是可遇不可求了,你没法想象现在的火腿月饼变成了包装的“盛宴”,制作者的注意力全在包装上了,很少有人用心去做饼本身,完全没有了儿时的香脆,花上几十元、几百元买个包装,内容成了陪衬。月饼的包装成了本年度的包装业的风像标,做得极度奢华,“醉翁之意不再酒”,已没有人去在意盒中的“内容”。就算你把中间的“内容”吃掉,再奢华的包装也只沦为弃物。
据说,每年中秋有两大景观:一是赌车,因为全城的人出动送月饼;二是清运工人的工作量激增,因为垃圾成山。每次再吃月饼,少了欢喜,更多的是害怕和怀疑,害怕我们的所作所为加剧对地球的污染和破坏,谁来为地球的环保买单?总有一天我们享受的美食就会化为乌有。
又到月圆时,却每每天上落下小雨,那是地球在为人类的滥用资源流淌的眼泪吗?
不知不觉人类的能力达到了顶峰,某一部分的进化,是以另一部分的退化为代价的。美食真的会随工业文明一起消失吗?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味觉狂欢将仅仅沦为记忆与想象?
中秋,我不再为月圆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