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听为主的活动一定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要把“听”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来理解,例如伴随音乐哼唱,做合拍及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参与听的训练,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象,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音乐剧表演,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儿童在每次“听”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新鲜感。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代替对音乐的“听”,要让幼儿从“听”引发感觉、做出表现,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以唱为主的活动,教师首先要提供有正确呼吸、准确音调、正确的发音吐字、良好共鸣和带有愉快情绪的好的范唱,然后让儿童用自然的声音、适中的音量、准确的音调、清晰的吐字和伴随着动作跟随。在集体歌唱中要注重寻找儿童最自然、最美妙的声音。当儿童在微笑、放松状态时,吹一口气,发出“si”的辅音、发出“wu”等元音的声音时最容易找到美的声音,同时也训练了正确的呼吸和共鸣。总之,美的声音并不大却能传得较远,儿童也感觉很舒服不费力。
歌唱时让儿童在集体声音中找准音调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稳定自己的音调同时也能“听”到同伴的演唱。教师还要给儿童单独歌唱的机会,使他们乐于自己歌唱,甚至在别人面前歌唱,并且教师及时跟唱,修正他的音调和发音。在此基础上,让儿童用歌唱进行强与弱等歌曲的情绪表现以及速度的变化等,来提升儿童的歌唱能力,让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