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6个月:特别需要爱

(2007-12-31 14:49:56)
标签:

家庭音乐教育

早期音乐教育

教育

分类: 儿歌故事

(03岁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之一——0~6个月:特别需要爱)

0~6个月: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宝宝接受爱抚的敏感期,爱抚能够为宝宝身心的健康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爱抚宝宝应该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

0~6个月:特别需要爱

刚刚出生的宝宝随着被打屁股而啼哭起来,开始宣告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了。尽管刚出生的宝宝显得那么柔弱无助,把爸爸妈妈弄得手足无措,但是他们的成长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惊叹生命的奇迹。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会与人交流,他会自然的微笑,高兴时尖声大叫,他开始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每个婴儿都需要成人用温柔的爱心向他微笑,给他唱歌,和他说话,同他玩耍。如果孩子得不到这些爱抚,他长大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对人冷漠无情、遇事无动于衷的人。所以父母们要注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慈祥地对他。在给宝宝喂奶、拍着他打嗝、抱他在胸前的时候,宝宝都会感觉到父母对他的深厚情感;当父母向宝宝发出声音时,他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时,父母实际上是在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营养,使宝宝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然,年轻的父母们也要正确处理宝宝的依赖问题。宝宝会特别依恋自己的妈妈,妈妈在身边时,他的情绪稳定、愉快,当妈妈离开时,宝宝会感到不安甚至焦虑。新父母要对宝宝精心照料,读懂宝宝的哭声,与宝宝交流与沟通,让宝宝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但是父母也不能一味地抱着宝宝,否则孩子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希望父母掌握正确的养育方法,科学育儿。

0~6个月:特别需要爱

父母们还要了解宝宝的听觉能力发展情况。在婴儿的感觉中,发育得最早的是听觉,它几乎与婴儿的诞生同时出现;但是,用两只耳朵同时捕捉一个声音是在婴儿出生两周之后。耳朵在这个时候的敏感性最强,它会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明显地发育起来,并逐渐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听觉能力。然而如果没有受到过刺激,其听力将得不到发展,即遵循才能递减法则。其次是视觉的发育。婴儿能够用双眼凝视某一个点,是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但这时眼睛的运转还不够灵活,也不能够认知物体。到三四个月时,宝宝眼球转动的肌肉基本长好,运转的功能开始启动,这时是视觉最敏感的时期。与听觉一样,才能递减法则在这时开始出现,所以此时应该给宝宝看优美的图画。皮肤的感觉在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了,但是到达四肢的各个部位乃至手指的机能,一般需要大约五个月的时间。至于嗅觉和味觉,似乎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不过,在五个月时它们才开始进入敏感期。

婴儿在2~3个月时,母亲如果靠近他并对他讲话,他便会露出笑容,这是因为听觉和视觉已经开始共同产生作用了。主管听觉和视觉的脑细胞在大脑中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刺激分别传送到这两个地方,使得记忆力随之得到增强。给婴儿听歌曲的时候,让他躺在那儿听远不如母亲一边抱着一边给他唱效果好,因为这时听觉和视觉、触觉同时在产生着效应,所以记得更牢。像这样把感觉组合起来的刺激,不仅使刺激的效果成倍增长,还使得大脑回路更复杂,产生1+1>2的效果。总的来说,婴儿常常处于一种学习的寂寞状态,在三四个月时宝宝已经可以记住周围亲人容貌,如果就此不再继续教他,听其自然发展,孩子便会陷入学习的寂寞状态,于是,像吮吸手指这种自慰行为就出现了,据说吮吸手指是摆脱寂寞和不满足的一种补偿行为。

这一时期应该给婴儿看图画卡片,同时反复地给他听自然界的音响,告诉他这是什么声音,反复地、有韵律地读卡片上的诗歌,唱谱上曲调的歌曲。一开始,婴儿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坚持下去,不久他的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回路,开始显示出兴趣来。在婴儿出生到六个月前后这段时间,要系统性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刺激,可以增强宝宝的接受能力和相当敏锐的感觉。

现在大部分的母亲都比较注重给婴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据统计,有80%的母亲给婴儿听录音带或CD,然而,很多母亲都没有意识到要在听的同时,给宝宝看美好的图画以配合所听到的音乐。我们从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贝尔观点里得到启发,创作出了题为《母亲的歌和爱抚的歌》的教材,用音乐配合图画卡片以及亲子互动,对于0~6个月的婴儿是最好的教材。这个时期,关键的做法是要使婴儿的视觉和听觉共同运作起来,所以要一边给婴儿看图片,一边对他唱歌、念诗、说话、律动,父母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另一个提醒大家注意的重要理念是,要反复地给予婴儿相同的东西。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听像《小雨滴》这样的自然音响和音乐故事时,可以说“我是快乐小雨滴,嘀嘀嗒,要做小小旅行家,嘀嘀嗒,……”这样反复地用象声词念给婴儿听,是开发宝宝智力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