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家庭音乐教育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智能 |
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与表达、创造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音长和音色的敏感性。
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如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慧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或是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音乐、会弹至少一种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正确无误地唱出来。
典型特征:如对音高的辨别能力强等。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以人声或其它器具为载体,与其它艺术形式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心跳声一起生活,并且与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及更精妙的新陈代谢和脑电波活动节奏共存。由于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因此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这种才能。在儿童早期,特别是4-6岁的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够为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耶胡迪.梅纽因三岁时被父母带去欣赏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音乐会上路易斯.帕辛格美妙绝伦的小提琴演奏是如此深深地打动了小梅纽因,以至于他向父母坚持要一把小提琴作为生日礼物,并且非要帕新格作他的老师。他的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10岁时,梅纽因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梅纽因身上的音乐智能,甚至在他还没有接触小提琴、尚未接受任何音乐训练时就表现出来了。他对那种特殊声音的强烈反应以及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飞速进步,表明他从生理上具备发展音乐智能的先天条件。从这样具有天赋的孩子身上,我们能知道,音乐智能具有其生理上或先天的渊源。而且音乐智能确实能作为一种智力独立存在,它拥有独特的规律和思维结构,与其它智能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它包括四种属性:音高、节奏、音强与音色,并且有独特的符号系统来标示。许多世界上令人注目的音乐作品都是由音乐的四种要素变换组合而成的。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与表达、创造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音长和音色的敏感性。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如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慧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或是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音乐、会弹至少一种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正确无误地唱出来。
但是,大多数人的音乐智慧并不象梅纽因那样出众,而是属于某一阶段——比如喜欢听音乐,相信许多人也都达到这一层面。这些人喜欢买音乐CD,旅游事业总喜欢买富有当地色彩的音乐CD作为纪念品。他们的办公室、家里总是充满了音乐。这些人无法忍受没有音乐的环境,甚至在家里的客厅、厨房、卧室都有音响。我听说,一位音乐爱好者朋友,连浴室里都装了一台音响。想想看,一天忙碌之余,躺在浴缸里,听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他们每晚在音乐中入睡;早上,也一边听音乐,一边准备上班、上学,大家都似乎变得有韵律感了。另外,听音乐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
音乐智慧达到第二阶段——是能够正确且带感情地演唱或演奏出旋律。象一些歌唱家或演奏家,任何一首歌,他们可以听已两遍,就准确无误地唱出来,而且一点也不怯场。这样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与机遇,才能获得日后的成功。
音乐人、作曲家等所拥有的是最高级的音乐智慧,他们能够作词谱曲,以抒发他们的情感。例如:谭盾用交响乐的方式诠释中国文化,并把它们介绍到全世界;一位创作型的女歌手,她当了妈妈之后,写出许多表达她对新生命的感恩与热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