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儿童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音乐会 |
分类: 音乐启蒙 |
对于大一点(5-6岁以上)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参加正式的音乐会,作为他们的特殊礼物。我想,这对于孩子和爸爸妈妈来说,都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相处时光。
许多人都曾经有过这种心情,参加一次重要会议或音乐会之前,那份期待和紧张交织成的复杂情绪。但是,从来没有一本教科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准备出席一场正式的音乐会,这些只有在一次次的经历与体验中学习到。
下面是一些有关参加音乐会的常识:
参加音乐会的准备
带孩子一睹演奏者的风采,并学习社交礼节,是一次可贵的教育机会。
一般来说,音乐厅的正式演出都会对儿童观众做年龄上的限制。一来演出是针对成年人的,内容深刻,孩子难以理解。二来演出时间较长,一般的孩子没有那么大耐性。所以,我还是建议,爸爸妈妈要选择针对儿童制作的节目。比如,北京音乐厅就有定期地为小朋友准备的音乐会。
任何一场音乐会都不是随意即兴地演出,所以前往参加一场音乐会之前,必须让孩子又充分的心理准备。所有的音乐厅或是主办单位,都会在当期的音乐季将早已安排的节目,透过各种海报与期刊等作介绍。爸爸妈妈可以留意一下这方面的宣传,了解音乐会的情况。
如果想让孩子顺利地欣赏音乐会,爸爸妈妈应该在一周之前就像孩子说明,要去参加音乐会了,并收集音乐会所要演奏的唱片或磁带,以及有关作曲家生平事迹等资料。这样可增加孩子的音乐常识,避免孩子在音乐会当天接触的曲目是陌生的,达不到欣赏的效果。
我可以穿牛仔裤吗?
衣着正式是为了表示对表演者的尊重。这是孩子学习尊重的开始。
依照惯例,音乐会无论规模大小,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男男女女穿着西装、晚礼服,打扮相当正式。一方面人们把参加音乐会作为一次正式的社交礼仪,衣着是否适宜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社交礼节与修养;同时,衣着正式是为了表示对表演者的尊重。这是孩子学习尊重的开始。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穿牛仔裤、运动衫或拖鞋入场,爸爸妈妈更要行为示范。
爸爸妈妈一定知道一些诀窍,如何在正式场合使孩子安静。要让孩子知道,音乐会场内不象电影院,绝对严禁大嚼食物发出声响。所以,最好在前往会场前,先将孩子喂饱,就可以省去好多麻烦。
孩子患病时,不要带他去参加音乐会。如果没有任何病症,也应随身带一些之可或止痛的片剂,以备不时之需。我曾有这样的经历,常常在听音乐会时,突然喉咙发痒,很想咳嗽几声,但要尽量压住,忍耐到一个曲目的完毕。因为,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是极其安静的,若有几声咳嗽,会振动全场,影响他人欣赏。
迟到,是最不礼貌的!
守时也是一种修养。
无论是参加何种活动,迟到是最不礼貌的一种表现。参加音乐会,最好能提前三十分钟抵达。在音乐厅的大厅,主办单位会提供节目单和其它相关性的海报。为了进一步了解演奏会的节目顺序、曲目解说与音乐演奏者或演唱者的生平介绍,爸爸妈妈应该阅读一下节目单,然后将给孩子听。
爸爸妈妈带孩子提前到达会场,可以先培养聆听音乐的情绪。同时,在入场以前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浏览一番音乐演奏厅的建筑装潢和设计,让孩子的身心全都投入在艺术的情境里,更有利于感受音乐的意境。从容不迫,才能真正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音乐会中,一旦乐声响起,便不准任何人进入会场,打扰次序。许多演奏会的每一首曲目都比较短,晚到的听众在曲目交替的空当进入。如果无法准时在开演前入场,听众也须等待第一手曲目演奏完毕后,悄悄入座。
演奏未结束不要鼓掌
其实,鼓掌也是一门学问。
许多听众因为不熟悉表演的曲目,只要乐曲到了一个段落,就以无比热烈的掌声来呼应。在不该鼓掌的时候鼓掌,常常造成台上台下一片不止如何是好的窘境。
有的音乐家开玩笑时说:“总比该拍手的时候不拍手好吧。”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会场的礼节是孩子应该重视和学习的部分。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音乐会,又没有有经验的朋友陪伴引导时,我建议,爸爸妈妈先阅读一下节目单曲目内容介绍,如果是奏鸣曲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乐章,必须等几个乐章全部结束后再鼓掌。另外,演奏者通常会在每一乐章之后稍事停顿,不熟悉的听众会以为曲目结束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