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家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儿童音乐教育舒伯特音乐家 |
分类: 儿歌故事 |


以世俗的眼光看,舒伯特在世时并不成功,这似乎跟他不擅长“经营”自己的音乐事业有关,而怪不得时乖运蹇。由于销路的考虑,全部舒伯特室内乐作品中,他在世时出版商只发表了一部《a小调四重奏》,这在今天看来是令人吃惊的事实,虽然这并不代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在当时不受听众认可,但却可以使人理解他的郁郁寡欢,或者正象乐评家Westrup所说的,“欢快从未成为他作品中的主导力量”。不过,传记家也发现了酗酒和不修边幅表象之下的所谓“循环性气质”,这种躁狂性抑郁症反过来亦催生了音乐家的创造主力。然而,这一切在《鳟鱼五重奏》之中都找不到踪影,在这首《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焕发着生气的、快乐的舒伯特,而这和那座“难以想象的可爱”的小城Steyr有着密切的关系。
快乐的时光还要往前推移一些,1817年夏天,舒伯特在艾斯特哈吉伯爵的茨林兹庄园谋得一份报酬不菲的临时教师之职,教授两位伯爵小姐。这座匈牙利庄园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消夏胜地,更重要的是舒伯特得以在无忧无虑的自然环境中创作音乐,在给友人朔贝尔的信中,舒伯特写到:
“我象神一样生活、创作,仿佛从来如此”,他的天才被大自然的造物召唤,激情本然地涣释出来。茨林兹庄园之行只是美妙的初次体验,正如传记作者C.H.吉布斯所言,此行以及此后几次夏季远足历程中写作的音乐,
1819年7月初舒伯特陪伴男中音歌唱家约翰·米歇尔·福格尔(Johann Michael Vogl)到那个被形容为“可爱得无法想像的”施泰尔地区去度过了将近三个月的假期。施泰尔是福格尔出生地,从维也纳往西145公里,那里风景迷人,福格尔只要抽得出空每年夏天都要去那里度假。当地有以好客的出名的工业家西尔维斯特·鲍姆加特纳,他非常爱好音乐,会拉大提琴,当时正与友人练习奥国作曲家洪梅尔(J.N.Hummel)的一首钢琴五重奏,这首五重奏的配器很特别,将弦乐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替换成了低音提琴。同时也特别喜欢《鳟鱼》这首歌曲,他委托舒伯特写一首钢琴及弦乐五重奏。舒伯特有意把这首歌曲用作第四乐章变奏的主题,以满足委托人的爱好。第二年秋天,舒伯特在维也纳写了著名的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有五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都是音乐艺术的奇迹,合在一起成了音乐艺术的传世佳作。
从乐曲一开始——五种乐器强大的合奏及一列上扬的钢琴琶音——听众就进入了一个精神振奋、喜气洋溢的光明世界。五重奏第一乐章的音乐散发着青春的、富于弹性的力量。这力量以钢琴汹涌澎湃的乐句急速向前,带着崇高的矜持,在美丽、平稳、富于表现力的弦乐主题中庄严地凸现出来,并在钢琴和弦乐器顽皮的戏谑竞赛的相互追赶中快速地、不停顿地极力向前奔跑。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的对比度很强。它徐缓、富于幻想。但它的幻想远离忧伤,这是平静、安详的沉思。和谐、宽广的旋律相互交替,似乎在比赛着优雅和美丽。忽然,钢琴出现了一个轻盈、淘气的旋律,并让位于沉思的、音调和谐的小提琴与大提琴旋律。听众再次被广阔无垠,任什么都不能使其暗淡的希望所笼罩。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活泼、明快,充满动感。它在短时间里被缓慢的中间插曲所打断。
第四乐章终于来到,随后是歌曲《鳟鱼》的旋律,首尾不计,共有五段变奏。它的旋律由小提琴导引,平稳地浮游。这就是那首歌,单纯朴实的《鳟鱼》。天真、淳朴,未加任何变动。仅在后面,当小提琴表述了它的旋律之后,就像多彩炫目的焰火一样,勃发出调性的变幻。它们非常之多,一个比一个美妙,一个比一个更富创造力。《鳟鱼》的旋律在眼前变幻,表现为不同的色彩和外貌。舒伯特运用多种技巧和手法,使其中每段变奏呈现出各不同的性格,丰富了歌曲原有的形象。
第五乐章是五重奏的结尾,是闪烁和喷洒欢乐的最后乐章,是纯粹的匈牙利民间舞蹈风格。(以上关于《鳟鱼》的介绍摘自于搜狐社区古典音乐——主题:再聊《鳟鱼五重奏》)。
《小夜曲》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
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的”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