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直-书法-苏黄-核舟

(2012-02-04 23:19:32)
标签:

黄庭坚

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

松风阁诗贴

砥柱铭

书法

文化

房子

生活

核舟记

分类: 泪眼婆娑中的文化苦旅
    周四才正式上班,整个春节没有让自己那么辛苦,身体和精神都不是很好,所以包括这里的文章从初二就没有再发过,只是留了一些素材在草稿箱里,从昨天才开始整理。算是让自己好好调整一下,多点思考的空间。

    昨天发出的文章谈到了吴城小龙女,这个名字后来被金庸移植到了武侠小说中那位宛若仙人而经历又传奇曲折的美女身上,从而在大众心中获得了更为广泛地影响。但是在诗词世界之中,那份传奇恐怕更为震撼,因为她是亦真亦幻的,并非完全的捏造。至少,那首诗真切地存在。
    这个故事中假借的名人是鲁直,就是黄庭坚,由于这位文化名人和个故事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其自身也确实独具魅力,综合造就了一个耀眼的文化亮点。

 
http://s1/middle/4ea69c3ftb824f284a8e0&690    因为提到了黄庭坚,所以浮想连连。
    先来说一条消息:2010年6月3日晚,北宋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在北京保利春拍夜场拍卖会上,经过近70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3亿9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4.368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砥柱铭》卷铭文本身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这些题跋成为这幅艺术品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是一代书风的开拓者,他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http://s9/middle/4ea69c3ftb825739bc308&690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明代冯班《钝吟杂录》中讲他的行书:“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至于他的草书,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如同他多舛的仕途,黄庭坚的书迹亦遭厄运。现黄庭坚存世墨迹30仅余件,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和行楷书。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http://s9/middle/4ea69c3ftb825607b4758&690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行书精品中最负盛名的,不减羲之《兰亭》,直逼颜氏《祭侄》,是自作七言诗并行书。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http://s5/middle/4ea69c3ft78d08df94f74&690    《花气薰人帖》: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纵30.7公分,横43.2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http://s6/middle/4ea69c3ftb825db4af595&690    《诸上座草书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
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33*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书。” “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 “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 ”,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http://s12/small/4ea69c3ftb825e78a4acb&690    《经伏波神祠诗》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五十七岁时所书。33.6×82.6cm,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经伏波神祠》此为书刘禹锡词卷,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
    经伏波神祠  刘禹锡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卷后自题云:“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盖其晚年得意之笔。明代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曾经宋养正善、明沈周、项元汴、清成亲王、刘文清及现代叶恭绰、张大千等人收藏。     
 
    无论谈及宋代的书法还是诗歌,黄庭坚都与苏轼并称“苏黄”。
    苏黄难分,不仅仅因为上面提到的宋四家,黄庭坚还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苏轼最欣赏和重视四个人,他在《答李昭玘书》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陈师道、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四人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人说苏诗如长江大河自成奇观;黄诗如危峰千尺望而生畏。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当然,与苏东坡这样千年一遇的大文豪相比,黄先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差了不少,所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对于黄庭坚这个名字是比较淡漠的。
    
http://s11/middle/4ea69c3ftb8262e8f4f7a&690    说起来,我对他的作品了解也不是很多。除了上述一些作品涉及美术和拍卖范畴,多少知晓一点,其他最深的印象反而是中学的那篇课文。很多相同年纪的朋友这会儿应该能回忆起来了。
    鲁直这个名字出现在那篇《核舟记》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东坡、佛印和鲁直,一千年前也如我们一般鲜活,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成为传说。到了四百年前那个巧匠王叔远的巧手雕琢之下那个画面定格为传奇。三十年前,随着琅琅的读书声,这些名字和画面深深地烙在心底,每次都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浮现在脑海最为刻意的位置。
    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有一名句,或许也是类似的心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夜半,只缺点雨了。   
渔舟唱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龙女仙诗
后一篇:元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