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呢喃

(2012-01-25 00:15:10)
标签:

安阳市

西营街

运输工人俱乐部

褡裢坑

房子生活

房峻峰

杂谈

分类: 房子(峻峰)的故事

http://s8/middle/4ea69c3fgb74a0875bcf3&690
    左边是80年代的照片,那个搭出来的两层楼是湖边最早的,是我小学同学家,画面的中心就是桥,不过更像是一座分割的石堤,中间搭出来一个拱洞,连接东西两个水面。这个桥上,是家里几代人逢年过节合影的首选。

    右边的画面,是用作博客主画面的源照片,拍的非常美,超过现实。但是我不惭愧,梦就是超越现实的。


    宝宝们刚刚睡了没多久。

    九点多才领着宝宝们从姥姥家里回来,开车到郑东新区附近的时候,正好看到在放烟花。于是专门把车开过去,一家四口一起观赏。宝宝们很惊喜,就像除夕开始对鞭炮的感觉,害怕而又感兴趣。

    回到家里喝了许多热茶,感觉好多了。经常感觉心跳太快,偶尔还会觉得眼球胀痛,跟休息和饮食有点关系吧,只有慢慢调整。就像现在,可以平平静静的趴在这里,自言自语写下一点什么,是最好的休息和调理。无论身体如何,最起码心会停泊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码头。

    在一个静止的画面里随波逐流,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戴着耳机,避免打扰娘儿仨的睡眠。播放着黑鸭子的歌曲,尽管分不清黑鸭子是哪一组,还好风格比较接近。柔柔的,所有熟悉的旋律,不用浪费脑力和体力,甚至不用去配合和哼唱,歌声如同温泉包围浸洗;慢慢,漫漫,满满。

   

    开车回来的时候,很疲倦,强打着精神,毕竟全家都在车上。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很独特的画面。

    安阳市,那条路过去叫西环城路,现在好像改名叫彰德路了。在大西门的南面,路西有一个电影院,叫做运输工人俱乐部。影院的南隔壁就是运输公司,常常停着大车。放映厅是东西方向的,与之并排在它的南面是一个不太大的院子,种了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上一场没有结束的时候,下一场的观众就在这里等待。在这里看过很多电影,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有《画皮》,那时候还很小;还看过一个立体电影是发给的光学眼镜,看完回收的那种,不是一次性的玻璃纸那种,忘了哪部片子,是不是《侠女十三妹》?忘了;最后一次去好像是看《大决战》。在这里好像听过唱戏,那一定是和母亲一起,不过确实记不准了。

    这个影院的特别之处,是进门到放映厅之间要穿过一段长长的窄窄的通道。

    既然叫运输工人俱乐部,现在揣测是以前不对外的,估计改为对外营业之后为了解决外部观众的路线不影响运输公司的正常营业当然还有安全问题,只好如此。大门很窄却很高,很明显的60、70年代的风格,要上十几级台阶才能进入,台阶分两段,之间是一个扩宽的平台。如果是晚上,无论进出,平台上和平地上,会有两种人分别招呼,退票倒票的招呼着成年人,卖零食的招呼着孩子们。

    初中之后看电影基本是在星期天,因为有晚自习。所以想起的感觉,是在小学毕业之前。

    应该也是在初中之后,放映厅的北墙打开做了一对带滑轨的灰色铁门,电影结束之后可以从那里出去,穿过民居夹杂的胡同,最终从鱼市街或者马道街出来,街名我真的记不住了。

    在北门打开之前,进出就是靠着那条通道。长度应该在50米左右,宽度大概并排三个成人还有点挤。所以想象一下,但是进去已经很不容易,如果赶巧,进出同时,真是很不容易。由于拥挤照成的争执吵闹是经常的,不过后果还不算太恶劣,因为没有动手的空间,只有极个别的是出去之后再补上一架。

    两边是不太高的砖墙,上部砌出了砖花,透过去可以看到两边的木窗,花玻或是贴满白纸的白玻。走到通道的中间是有个带顶的构件还是什么,反正有个标志可以提醒,走了一半了。一步一步向西踱过去,避免踩掉别人的鞋,也要留神不让别人踩掉自己的鞋,因为一旦掉了,想捡起来要冒着别人踩到脚下的危险。直到通道的尽头,是两扇红色的大门,门上有一个过去常见的那种弯曲把柄挑着白色灯罩,灯泡永远很昏暗。

    老爸不太爱领我去那里看电影,因为他嫌那里乱而且脏。很小的时候不太通晓大人的心理,只是觉得这里离家很近,不用走太多的路。小时候公交车并不发达,而且还要注意节约,还有父母一生都不会骑车,所以到哪里都只能领着我走来走去。我现在不太爱走路,或许就是小时候,走的太多了。

    看电影最痛苦的是晚上,尤其是夜场比较晚的时候,有些时候电影还没有放完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即使看的非常兴高采烈,等到散场出去的时候,几百人挤在通道里一点一点挪出去,那种节奏也会让小孩子昏昏欲睡。

    我们一家四口去看电影的次数好像非常少,倒是母亲每次看电影都会迟到,好像总有干不完的家务,而每次进到影院没多久,母亲就会开始打盹。父亲对我是非常溺爱的,所以印象中那时候多数是他单独带着我。
    
    开着车,没办法多想,只是那种感觉倏地降临。

    每一个念头,都需要N多的言语来烘托渲染,对于身在其中的,却只不过是几分之一秒而已。

    那个白色的铁皮灯罩,在文峰塔原来大院的门口那个铁门上也有一个,那个时候应该是白炽灯泡,但是在记忆的画面里,却一直是荧光灯的苍白泛蓝的色彩。是为了展现时间的久远,是为了感受虚幻的冷淡,还是为了遮挡记忆的回还?真实和想象交织着,无可奈何又没有必要。

    想不起来的是,小小的我,走在父亲的哪一边,前?后?左?右?是揽着我还是拉着我还是推着我?

    灯光昏暗,一步一步挪动,很瞌睡很迷糊,是拽着衣角还是手套呢?洪亮的声音,有督促也有诱导。

    每次快到家里,走到桥上,水面如镜,从迷离中逐渐清醒,抬头是满盘的明月。父亲拉着我,叩响门环,用他特有的声音叫开门,语音在寂静的夜空回荡在西营街的褡裢坑旁。

    这声音,也是忘了许久了。

    也许根本就没有忘,只是深深地锁在某个箱子里,不愿意打开。

 

    烟花很美。宝宝们的看到烟花的笑容更美。

 


    歌曲是费翔演唱的《呢喃》:
    幼年的时光虽然已远扬          重回那记忆深处的地方
    总是那么教人难忘              眼前的景象变得那么渺小
    儿时的玩伴儿时的地方          远处的孩童传来阵阵嬉笑
    永在我记忆深藏                熟悉得叫我心惊
    童年的生涯常入我梦中          还是老地方还是老景象
    梦里我嬉笑依旧                童年的我早已了无踪影
    每当梦回时仿佛还听到          檐下的乳燕依旧在呢喃
    松籁在风中悠扬                可知我心中幽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岁月
后一篇:龙女仙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