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无疆----城市天际线

(2012-03-11 01:20:16)
标签:

天际线

城市美学

房子

生活

分类: 建筑是一首哲理诗

    天际线,似乎是天和我们之间的界限。我觉得,其实那是我们和天之间的连接。

    天际线,不是上天给与我们的,而是我们给与上天的。

    美也好,丑也好,事在人为。

    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城市。过去的时候,人类很原始,所以只能平视或者俯视,只能从自己看到自己。直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学会了空间美学,并且能够跨越自己的尺度去构造并欣赏它。

    尤其是城市美学。

 

http://s8/middle/4ea69c3ftbae75fc16d27&690    整个城市的规划应该是按照导则进行设计。导则是在规划上进行引导,哪些地方该高、哪些地方该低,采取什么建筑形式、什么色彩等等,都进行规范。城市设计是规划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城市,这个词,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立体的。既然要把城市“立”起来,就不应该更多注重二维的、平面的,而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空间形态,近些年来无论是官员们还是专家们提的最多的是天际线。

    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或全景,通俗说,天际线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个地方,向四周环顾,天地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天际线。天际线亦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譬如自由女神像、东方明珠塔、悉尼歌剧院、香港会展中心,都是经典的天际线。


http://s12/middle/4ea69c3ft7917237339eb&690    天际线实际上经常被我们定义为城市整体结构的人为天际。城市天际线具有直觉直观的人文特点、审美特点、标识特点和造型特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时代化的理念。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现今世上还没有两条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
    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的定型理念。他们认为,城市若是一个人的肌肤,天际线则是服饰包装,因而,在天际线的定义里,就格外地赋予了美学的最大化内涵。

    天际线应该表达海市蜃楼般的美轮美奂的美。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突出了城市的中心街区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辐射性。所以,中国的旧城,最繁华的地段和最精美的建筑,几乎都在这一城市的中轴线上。郊区—城市天际线的围缘地带,则是落后不雅的被忽视的部位。
 
http://s7/middle/4ea69c3ftbae752997544&690  城市的营造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类生产、生活、休憩的空间,城市的轮廓线是人类城市建设成果最为表象的体现。无论管理者、建设者、居住者,应当更自觉地维护城市的天际线,结合地域特点及人文优势将其具象化,使之真正地深入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最终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

    保留天际轮廓线的美是一个城市美的底线象征。如何在城市既能够营造出合适的天际线,又能够体现现代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建设话题,但是不管怎么说,多些城市建设的天际线意识,也就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建设和谐城市。

http://s5/middle/4ea69c3ftbae745fcfb6f&690  城市天际线并非局部的从某一点或某一时间所得到的城市面貌,而是城市在动态发展中的静态展现,必须依据城市整体的风貌规划,着眼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优化土地配置,协调建筑形态,引导城市的健康发展,才能将城市的总体发展成果以天际线的形式展现出来。
  空间上,城市天际线应该是城市基地、建筑物、构筑物、自然风貌的有机综合;时间上,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沉淀,不能被某一时期的建筑流行趋势所掌控,应该是保护原有特色建筑基础上,建设布局新的建筑。
  在空间投影上,城市天际线需要遵循美学的一般规律,但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平面构图,需要合理规划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和城市的空间格局。
  不应以控制指标和技术性艺术化图纸,掩盖城市天际线形成背后的多方利益求诉和历史原因。科斯塔夫(Spiro Kostof)说“谁有资格和能力去设计城市天际线?谁能代表公众去决定城市在地平线上的形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在公共调查的基础上,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城市风貌,鼓励公众参与,强化法规立法的现实可行性和调控作用。
  

    全球著名天际线:


http://s10/middle/4ea69c3ftbae6f16ff429&690    维多利亚港中国香港天际线:
  城市人口:690万
  最高建筑:香港环球贸易广场(490米)
  中国香港超过200米高的大楼有43栋,其中30栋是2000年后建成的。有15栋世界最高的建筑在香港。

http://s5/middle/4ea69c3ftbae6f70e0634&690    美国芝加哥天际线:
  城市人口:950万
  最高建筑:西尔斯大厦(527.3米)
  芝加哥是现代摩天大楼的摇篮。1885年它建造了第一栋革命性的钢结构高层建筑。芝加哥超过200米高的建筑有19栋,其中有3栋位列于世界最高20栋建筑。除此之外,芝加哥的一些摩天大楼是现代建筑学的经典教材。


http://s2/middle/4ea69c3ftbae7035e0091&690    中国上海天际线:
  城市人口:2200万
  最高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1米)
  上海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初上海就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城市,如今它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有现代建筑学陈列室之称。上海有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25栋,其中有468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http://s1/middle/4ea69c3ft79171aa905d0&690    美国纽约天际线

  城市人口:2100万
  最高建筑:帝国大厦(448.7米)
  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密集最非凡的城市天际线。它有47栋超过200米的大楼,其中四栋最高的建筑都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包括曾经的双塔、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


http://s10/middle/4ea69c3ftbae7113321f9&690    中国广州天际线
  城市人口:1270万
  中国广州天际线最高建筑:广州塔(600米)
  广州是中国特大型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华南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交通枢纽。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素有“美在花城”之称,与北京、上海一起被统称为北上广。2011中国城市摩天大楼总量为44座,包括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中信大厦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http://s7/middle/4ea69c3ftbae7173855e6&690    中国深圳天际线
  城市人口:1000万
  最高建筑:京基100中心广场(441米)
  深圳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它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http://s8/middle/4ea69c3ftbae71cddf347&690    日本东京天际线
  城市人口:3000万
  最高建筑:东京中城(248米)
  东京是世界上最时尚的城市。它有15栋超过200米的建筑(包括东京塔)。由于城市的高密度和超大规模,在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天际线。


http://s10/middle/4ea69c3ftbae7223f48a9&690    阿联酋迪拜天际线
  城市人口:260万 
  最高建筑:哈利法塔(828米)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也排第二位,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地位,为迪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今的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

http://s5/middle/4ea69c3ft79171d656fb4&690    新加坡天际线
  城市人口:384万
  最高建筑: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它是东南亚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其新加坡港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http://s4/middle/4ea69c3ftbae72a69bb13&690    法兰克福天际线
  城市人口:61.5万
  法兰克福,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黑森州最大城市。有歌德大学、博物馆等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为现代化大城市。最高建筑为赫特企业总部大厦。

http://s4/middle/4ea69c3ftbae730226ca3&690    洛杉矶天际线
  城市人口:410万
  洛杉矶,坐落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是美国西海岸边一座风景秀丽、璀璨夺目的海滨城市。

    马来西亚吉隆坡天际线
  城市人口:190万
  最高建筑:吉隆坡双子塔(452米)
  在人口少于200万的大城市里,它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吉隆坡的天际线不是连续的,3栋超高建筑如鹤立鸡群,包括著名的吉隆坡双塔。http://s14/middle/4ea69c3ftbae73724db8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