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祸福相依
(2008-10-02 21:02:26)
标签:
理财股票融资融券祸福相依美国 |
所以有了融资融券业务,论坛里就不会有那么多发毒誓,说:指数不跌到1000点就刨自己的祖坟鞭尸,去证监会大厅拉屎,然后自己吃掉。犯不着,去融券做空也可以挣钱啊,吃屎多没劲,刨祖坟多损啊?也不用信誓旦旦股票会涨到多少多少,涨不到就割jj,有本事融资做多,别人一个涨停板挣10%,融资做多,一个涨停板至少可以挣15%。
有人融券,必然有人融资,你把一百万的保证金抵押给券商,借来10万的股票,肯定有人想抵押自己手头的股票借资金,比如有人用10万股的宝钢股票抵押,拆借60万的现金,首先券商是两头收手续费的,而且融券者的保证金是没有利息的,但融资的人肯定不会白给,至少7%的年息。这种生意和银行的相比简直就是无本生意,银行吸收存款要付4%的利息,贷款收益是7%,但就是这3%的息差,足够国内银行利润每年增长30%以上。为什么?因为银行可以放大10倍的贷款额。现在存款准备金率是18%,可能只能放大8倍。如果存款保证金是0%,贷款额度可以放大12倍,就是说吸收100万的存款可以贷款1200万出去。这个很多人不明白,一年有12个月,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贷款是每月还利息的,存钱是每年收一次利息。表面上看年息4%和7%并不大,当银行达到一定规模,这个盈利模式相当恐怖,比如一个银行有100个100万的房贷,贷款人每月付息7000元,100个就是70万,再把这70万贷出去,每个月又可以多收7000。一年下来挣多少,建议大家下载一个复利计算器,看看用钱挣钱多容易。我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说,银行不挣钱,就靠她们站柜台的收点汇款手续费,这样的蠢人,站一辈子柜台也活该。既然银行3%的息差都可以暴利,那么券商7%的息差,利润是怎样的程度,大家可以发挥想象。
为什么美国的银行会倒闭,美国存贷款差要比我们小得多,要想挣钱必须放大贷款额度,怎么放大?最能让人迷惑的是房子和债券。比如有个穷人根本买不起100万的房子,经纪人找到他对他说,你去买个150万的房子吧,穷人说,我买不啊,经纪人说没事,首付只要5万,(美国利息是5%),穷人说,我供不起每月要8000,经纪人说,没事,供不起就卖掉,明年卖掉你还能挣10万。于是穷人就住进了豪华别墅。美国福利好,很多穷人靠救济金也能供得起别墅,美国政府不断发国债,有的是国家愿意买。
买房子要30%的首付,经纪人必须给穷人垫付25%的钱,这个怎么办?把这些贷款分级,好的就是A级,特好的就是AAA级,最次的就是次贷。然后把这些债券卖给全世界的银行。银行不能给一个几乎0首付的房子贷款,不能用资金炒股票,但是购买债券是可以的,而且这样可以放大贷款额度,100万的房贷,每月收利息5000,150万的房贷每月收息8000,在把这些利息贷出去,发达了,在美国的房价不断攀升的时候,美国的银行业绩同样也是好的不得了。但是美国房价跌了一年,就把有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弄倒闭了。
所以金融机构的倒闭原因基本可以归为过度放大贷款额度,同时索取了过低的保证金。
再来说说券商融资融券的风险,市场竞争往往会过度,过度竞争是一个满盘皆输的格局,就像现在券商竞相降低保证金一样,一旦有融资融券,券商会也会竞相降低融券保证金。你有100万,一个券商愿意借你10万的宝钢股票,另外一个够狠,愿意借你11万,通常你会选择后者。可是宝钢业绩大涨,连续拉几个涨停板。别说100万买不回11万股,就是200万也买不回。这个时候券商就得自己掏腰包高价买回11万股的宝钢。同样如果用伊利股票抵押融资,伊利遇到毒牛奶问题,可能跌7个停板也卖不出,这个时候券商借出的钱同样血本无归。
高风险必然伴随高收益,由于融资融券传闻,最近券商股暴涨,敬告各位散户朋友,不是所有券商股都可以受益的,尤其是那些净资产才几十亿那些,很有可能在开展这项业务后一夜之间输个精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