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3-08-27 19:13:49)
标签:

同仁

科学技术

不一样

手段

教学内容

分类: 教育论文

   

http://s9/bmiddle/4ea4e432tx6CbBasxq8b8&690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1、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教育在当今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育的真实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内显露得越来越明显 ,它在世界舞台上一跃而成了众人瞩目的“新星”。有一种说法从总统到百姓都常挂在口边,即: 国际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但是,在当今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就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整个世界在面对教育的成就和发展时发现:教育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存在着一段距离,世界正处于教育的危机之中。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渗透学生的生活,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成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能有效地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3、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过分注重考试的分数,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

由此可见,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体现社会需求、符合教学规律,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而且确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界定

   生活化指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的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三、模式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其所教内容都是来自生活实践的知识经验。

    2、“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标准的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植根于现实,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模式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即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的选择,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二)开放性原则:即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发挥语文课程的特点,体现弹性和灵活性,课堂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 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活动,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生活的真谛。

    (三)自主性原则:即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辩证处理课堂教学中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深化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实践性原则:即在教学中确实重视起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成为能经得起生活风浪洗礼,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人。

    五、模式的流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实践“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联系生活 导入新课 (二) 结合生活 探究学习

(三)感悟生活 升华情感 (四) 回归生活 拓展学习

    六、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联系生活 导入新课

    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将课堂与生活巧妙联系与融合:看着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朵,连绵的群山······我们教师用真情的语言来描述大自然的美好时,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对语文课的喜爱之中;当我们把圣诞老人的祝福,对父母的感恩进行到口语交际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充满期盼;当我们把学生自己编写的每日要闻,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与大家交流分享时,学生就把自己眼中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作为了课堂有益的补充······ 这样来源于生活的精彩的课堂导入,让课堂气氛活跃,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成功的导入能事半功倍,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而且能让语文课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二)结合生活 探究学习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把真实感人的生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认识和体验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理解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创设“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看到了他们好奇的目光,渴求了解自己生活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迫切心情。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教学过程“变苦为乐”。
    (三)感悟生活 升华情感

学生在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也不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最美的名字”、“我是导游”、“如果我是文中的主人公”等,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生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多元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富有自己生命体验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师生对话活动,以生活化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容,感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学会做人。

   (四)回归生活 拓展学习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将作业进行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设计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以上教学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预设课程。

   七、模式实验效果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与探索,“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课堂气氛比以前更活跃、更轻松、更积极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教科研能力、反思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相信我们的教学将伴随着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希冀专家、领导和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