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协助刘邦成就大业的杰出谋士:张良

(2011-05-31 16:32:57)
标签:

刘邦

齐国

张良

项羽

韩信

古代谋略

政治策略

文城

文化

分类: 谋略

协助刘邦成就大业的杰出谋士:张良

    刘邦的首席谋士是张良。张良是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在韩国为相,韩被秦灭后,为报国仇家恨,张良曾买刺客,谋划行刺秦始皇,刺杀失败后逃走,传说他逃到下坯时,在桥上遇到了黄石公,得到了谋略秘籍《太公兵法》。张良归附刘邦后,跟随刘邦转战南北,为刘邦谋划军政大事,成为刘邦的第一谋士。刘邦占领咸阳后,见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大量的珍宝异物,曾想长住秦宫,沉溺于享乐中,正是张良和樊哙退到了霸上,得到了秦民的拥护。当时项羽的力量比较强,在鸿门宴上,刘邦听张良的建议,表示对项羽表示臣服,同时张良利用他曾救过的项伯,即项羽的叔叔,为刘邦说情,在宴会上,当项庄舞剑想加害刘邦时,也是项伯出手相救,刘邦才得以逃离虎口。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但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地区,称为汉王。同时把关中地盘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忍耐接受。张良把刘邦赠送给他的金银财宝悉数转赠给项伯,让项伯说服项羽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这样刘邦就占据了秦岭以南的巴、蜀、汉中三郡之地,建都在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

    刘邦大军进入汉中后,张良建议刘邦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再无东进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来自东部的攻击。使刘邦能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策,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这一计策,用心良苦,迷惑项羽,避开锋芒,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刘邦养精蓄锐后,用大将韩信的计策,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从故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张良“明烧栈道”,韩信“暗度陈仓”。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时,刘邦为摆脱困境,想复立六国的后裔,以此来牵制项羽,张良及时地阻止了刘邦的主张,张良认为,以往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而如今刘邦根本无法控制局面,楚军强大,六国后裔会屈服与楚,不会向刘邦称臣的。再说,现在很多人跟随你刘邦四处征战,就是想以后得到封地,如果你现在扶植六国后裔,就等于把跟随你的人没有希望了,他们会新侍奉原来的君主,你将会众叛亲离。刘邦知道了厉害关系,急忙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销毁分封六国后裔的命令。刘邦的大将韩信平定齐国后,给刘邦写信,借口说齐国形势多变,需要有个王来治理,他请求刘邦让他做代理齐王。刘邦当时正被围在荥阳,看了信后大骂:“我久困于此,朝夕望他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担心刘邦否决韩信的要求,有可能使韩信离开刘邦,独立在齐国称王,所以赶忙暗中提醒刘邦,刘邦也心领神会,赶忙改口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王!”刘邦派张良带印信到齐国,满足了韩信做齐王的心愿,稳住了一员大将,也稳定了关键的齐国。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个诸侯,得兵56万。此后,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占领了占彭城。但进城后,刘邦恶习复发,沉溺于财宝、美女、酒宴中,结果让项羽有了时间反扑,项羽亲率三万精兵,从小路赶回,急救彭城。刘邦数十万乌合之众挡不住项羽的进攻,惨遭失败。诸侯王也望风转舵,纷纷背汉向楚,刘邦又陷入了危机。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张良为刘邦献了“下邑之谋”。张良认为,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但素来与项羽有矛盾,彭城之战时,项羽令其相助,英布却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去指责他。而另一员大将彭越也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过彭越。这二人可以利用。张良还认为,刘邦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挡一面,如果刘邦能用好英布、彭越和韩信,破楚是没有问题的。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策反英布,联盟彭越,并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张良的这一计策充分利用矛盾,化敌为友,造成了围攻项羽的军事联盟,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是相当精明的策划。

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包括张良在内的20多位功臣,其余未被受封的人则议论纷纷,争功不休。张良为刘邦建议,先封赏刘邦最恨的人,其他人就放心了,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封了刘邦最讨厌的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状,皆大欢喜,认为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大家就放心了。张良建议,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循私行赏的弊端,并及时平息了矛盾,避免了胜利后发生的内乱。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新危机。刘邦想改立太子,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可能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所以刘邦想废吕后的儿子、太子孝惠,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均无法改变刘邦的废立之意。眼看太子位将被剥夺,吕后急忙求救于张良。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当时天下初定,汉王朝统治根基未稳,最好能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考虑,张良决定帮对吕后,保住太子之位,但继位之事,岂可轻易介入,弄不好会被杀头,于是,张良用了一个迂回的策略,他知道,刘邦曾多次请很有名望的“商山四皓”出山入朝为官,均被拒绝,太子如果能躬身请来这四位高人,太子的位子就巩固了,果然,过后的时间,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老人,伴随太子出入宫廷,刘邦了解到这四老人就是自己请不动的“商山四皓”,现在却跟随太子左右,知道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就不再提易立太子一事了。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这可能是史上最巧妙的介入宫廷继位的高明策略。

[本文原为讲《中国古代谋略文化》课中的“例话”,录在此,共有兴趣的博友们参考。]

 http://s10/middle/4ea3a6a3x76db08068969&690

张良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