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作家的虚价时代
(2012-03-03 09:23:30)
标签:
转载 |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个专题叫做《明星的虚价时代》,详细地阐述了近年来明星身价急剧畸形走高的现状和原因,并对这一非正常现象表示了担忧和无奈。作为一个出版界的菜鸟级观察者,在看过这个专题之后,由此引出了我对作家身价的一番思考,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起因。
明星的身价虚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视频网站的盲目竞价,因为众多的上市视频公司在吸引到投资后,迫切地需要把钱花出去,于是,越来越多的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的身价,在这些“不得不花出去的钱”面前,无可避免地升高了。出版界的状况与此类似,但也略有不同。一方面,在出版界具有稳定的市场号召力的作家相比明星来说要少一些,另一方面,出版界吸引到的投资要比娱乐圈少很多。不过,虽然在这两个方面出版圈都比不过娱乐圈,但是对各自圈内的“大神”们却都采取一样的方法,即盲目竞争,于是,也就产生了一样的结果——作家的身价虚高。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畅销作家的某部作品的销量在n册,那么,某个公司想要签下这个作家的下一部作品就必须付出比n更高的筹码,这个筹码可以是更高的版税,也可以是更有利的其他合作方式,当然能达到这一层面的,这个n就算不到100万+的数量,也至少要几十万。在国家逐渐放宽出版政策,大力鼓励民营出版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投资者的加入,更多其他资本的注入,导致了一批“不差钱”的大型出版公司或出版集团。这些国营或民营的出版巨头,为了创造并维系其“巨头”形象,必要要保证旗下有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作家,这种“形象工程”的投资非常必要,不如此就难以成就业内的威名,就难以吸引更多的不明真相的围观作者。但是,可供利用的牛逼作家数量有限,在供求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作家的身价于是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虚高。
在由一线作家引发的身价虚高潮流下,二三线作家的身价也随之逐渐走高,但凡有点小名气的作家,不管其实际的市场价值如何,其签约价值都相对较高,这与娱乐圈的明星身价虚高现象极为相似。究其原因,就是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一线作家数量有限,而众多的出版机构没有耐心去培养新人,于是不得不一窝蜂地陷入哄抢作家继而哄抬作家身价这一怪圈中去。在这种畸形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环境下,稍微有点名气的作家,其身价总会越来越高,而其作品只要稍微对得起读者,且不管最终销量如何,都会在表面上得到出版机构和作者双赢的结果——出版机构花钱求名,作者卖字求利。
而在这种作家身价虚高的畸形环境下,其显著的恶果之一,就是作家的作品质量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出版机构想尽快地“套现”作家的“最大化畅销价值”或者“名气”,而很多作家也很想趁自己最火的时候狠狠地捞一笔,所以,在双方的相互妥协下,一定时期内因赶工而出现的低质量作品比比皆是——甚至抄袭、代笔也屡见不鲜。退一步说,即便文字的质量没有下降,因为时间有限而赶制出来的作品,也都是缺乏诚意缺乏深度的,很多作家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毫无创新毫无进步,他们几乎都是在ctrl+v和ctrl+v自己曾经的思想和灵感,那些换汤不换药甚至汤药全不换的作品,被出版机构和作家本人合谋卖给了无知的读者,然后双方都赚取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至于读者,反正他们喜欢看,反正他们买了,其他的,管他呢……至于将一部书的版权卖给多家公司,或者将一本书反复出各种版本的无聊行为,简直就更没有底限了。而这些行为,却是自称为“文化人”“作家”“出版人”的人们一直在做并且乐此不疲的事。这一切的根源,和由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的作家身价虚高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而本应该在道德建设方面做出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人”们,却合伙用由“身价虚高”引起的出版物质量下降这一恶果,给了整个社会更狠毒更无情的一刀。
现在的人们普遍反映书越来越多了,但是好书却反而越来越少了。人们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却依然在继续,在蔓延。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大部分的读者依然是茫然而盲目的,他们依然是天朝体制内的乌合之众,有着对知名作家的盲从和盲信。另一方面,基于这种对知名作家的盲从和盲信,出版机构和作家之间必然会合谋营造某种“知名”的现象,进而继续导致作家的身价虚高,然后出版市场供求关系畸形发展这一现状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这种现象发生,前文提到过,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各种资本的介入,导致了一批“不差钱”的出版机构,它们必须让投资者看到投资的钱用到了实处,所以,必须要制造一批高身价的作家,哪怕是赔钱,也要把那些作家捧得高高的,不如此不足以匹配自己公司的形象和地位,而没有形象和地位,对于一个吸引了很多投资的大出版机构来说就是失败的。一时的失败可能引发更多的失败,所以,开始就算是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先让自己成为假胖子之后,再去努力吸引别的胖子,并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胖子——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想用这些作家赚钱,它们只是想借此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资本时代,资本的力量已经远远凌驾于出版的本质之上了。
作家的虚价时代只是一个开始,在资本时代,作家群体已经和其他群体比如明星一样,成为了一种有特殊价值的商品。影视作品增多而精品反而减少之痛,正在复制到出版圈。而如何阻止这一让人心痛的现状,无疑是各个行业都应该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尤其是作为一头一尾两个终端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尤其要对此保持足够理智的认识,因为如果消费者如果总是对“虚价作家”的作品盲目追捧,那么虚假作品就会大量泛滥,那么消费者就会越来越蒙受至少两方面的损失——经济上以及阅读体验上。
影视和出版都属于文化产业,所以,领域内的大佬们,也该理性一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