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违咯,高尚!——读近藤史惠《牺牲》

(2012-02-18 14:00:09)
标签:

近藤史惠

牺牲

推理

公路自行车

白石誓

石尾

青春励志

文化

分类: 书语

               久违咯,高尚!——读近藤史惠《牺牲》

                        http://s9/middle/4ea34f98hb936ca8fde58&690


    未及读完便向室友推荐。马桶上的(恶习~)渐臻佳境是理由之一,还因故事难以转述;作为公路自行车的门外汉,其中庞杂的专业性技术细节确是叫人咋舌。

翻开册页,将其中几句念出声后,室友抬头:“好久没看书,快不适应这种翻译体了——可,还想接着看下去。”

她刚读的几行在目录背面,是书内高潮一节的变文。不知是否出自原作匠心,主语省略造成了微妙的误导,使人作出主人公命殒的推想。想必后来于关节处“反戈一击”,将读者弃身于和之前设想大异其趣的境地,也是合乎推理小说性格的诡计一种吧。

 

心道且看下去吧。这里很是认同封四上新潮社主编的荐语:绝不是欢快的故事,但却传递着爽快积极的情感;即便读罢,可能会有隐隐的钝痛。常情之内的推理,往往热衷于揭发人群光鲜下的腐烂,纠结于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事件之下涌动交织的情感也多栖息于不见阳光的暗角,仿佛不如此便与“深刻”无缘······而今或是过了那个火力旺盛的阶段,对所谓“极致”的追逐渐感倦怠,转而倾心于相对温和的表达。在木原访谈的老掌故里碰巧发现本篇,真要庆幸当时眼尖——不为叙事野心和猎奇情结擅自触犯人情底线,亦非只是廉价温情和小治愈,近藤史惠无疑找准了其中难得的平衡点。

 

在我们的语境中,“奉献”“集体主义”是会使国人遭遇道德疲劳的词条;“三月来、四月走”,上述词汇映射着我们头脑中一个闲置已久的反射区。而在《牺牲》里,围绕一次次公路自行车赛所铺开的,恰是有关这些“高尚范畴”的种种。然作者不讲道,只本分说故事,且张弛有度,故其并未因“正面元素”陷入气弱的尴尬。恰如下坡的山地车赛道,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情绪发泄通道,却因此积攒了更为强劲和持久的势能。及至终章,石尾西西弗斯风格的自戕式牺牲和之前的铁血裁决仍不能仅以“值得与否”“应或不应”的简单思路判定。谜底的揭晓伴随着潜在选项的两难困扰,但莫衷一是不代表毫无意义。近藤在此乃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通透长者:你我皆知世事粘缠,岂是单纯“是非”二字便能撇清?

 

最后想说的,是很中意她节制的表达。就像笔下主人公不温不火的云吞性格,写的是分秒必争的激烈赛事,却似闲庭信步般气定神闲。由此想到白石誓对“奔跑”的理解:

    

“在我还是用双腿奔跑的田径选手时也是这样。我只是喜欢奔跑而已,在我眼中,终点从未散发出任何光辉。对于拼命冲向终点的其他选手来说,他们眼中看到的景象肯定与我不同吧。

······

就算最先冲过终点,我的心里也只有困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在终点那里,找不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我甚至想过,如果可以摆脱这一切的束缚,让我能够只是尽情的奔跑,该有多好啊。”

 

理想不等同于欲望,生命的自由伸展才是主人公脚下车轮一路飞旋的要义。虽然作者借人物之口戏谑地称这种情况为“脑袋里有什么地方的螺丝没上紧”,但也不排除隐约的自况吧。这样想来,便又生出几分莫名的亲近。然近藤史惠自九三年出道,活跃文坛近20年,而今大陆引进版却仅有这部《牺牲》,不能不说是憾事一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