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到痛时方始真,谈《绑架门口狗》之笑

(2010-11-25 14:20:42)
标签:

韩国电影

奉俊昊

黑色幽默

绑架门口狗

裴斗娜

搞笑

分类: 影评——声色笔记

笑到痛时方始真,谈《绑架门口狗》之笑

 

 http://s10/middle/4ea34f98g95db1758a129&690

   搬出《绑架门口狗》这尊旧物来看,一方面源于本人深陷的“处”情结(它是奉俊昊2000年的长故事片处作),更何况又恰是喜欢的作者;一方面也是工作之后心随境转,少了上学时那份“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执念,对嬉笑打闹减了几分拒斥,反而中意它那份癫狂的喜感。

   再说这“幽默”之前尚有“黑”字当头,便又叫人升起几分悬心的期许。

 

   虽然一直反对关公战秦琼,但到自己这里也要犯下跨国类比的毛病:《绑架门口狗》时节的奉俊昊,很宁浩。节奏紧凑,戏码环环相扣,榫卯安插自有奥义,更不乏腹黑笑料。在大众收看和自身观念表达间能收获一种如有天助的平衡。虽也“黑色”,却也不似《杀人回忆》那种沉郁坚硬,幽默只来做点缀和调节之用。更不像九年后《母亲》的悠长缓慢,故事会在日子的行进中走向灰色的抽象。

 

戚后之喜——“黑色”不是本体问题

 

   主人公行贿一节整个就是梦魇般的段落,虽然他不是道德剧内严格意义的好人,但故事行至四分之三,同为小人物的那种卑微与真实,强烈的同情作用使我们已无法淡然面的他的死亡:

   A.某君给校长敬酒。

   B.校长举杯。

   C.校长拿起酒杯向墙壁摔去。

   D.某君一饮而尽。
A.
http://s6/middle/4ea34f98h79525192f765&690
B.
http://s6/middle/4ea34f98hbd372fb83d45&690
C.

http://s9/middle/4ea34f98hbd372fada5d8&690

D.
http://s14/middle/4ea34f98hbd372fdc7b6d&690

   席间部分的这几个镜头几乎与之前同事在洗手间内对那场意外前半部分的描述如出一辙。其中,镜头ABC内容顺序均为改变;镜头D的位置虽有所变动(插叙中在摔杯之前,而这一次摔杯在之后)内容却是一样。

   然后是站台部分与事故部分的匹配处理:

   A.俯拍:某君身形不稳地立于地铁警戒线上,一行列车疾驶而过。

   B.该人背靠站牌,因胃内翻搅而显得表情痛苦。(提示乐响起)

   C.他躬身在铁轨旁(呕吐),亮着警示灯的地铁逐渐驶近;变焦,作为前景的人物迅速虚化。(提示音乐渐强,逐渐与地铁进站声融为一体)

   和酒席部分相似,ABC镜只相当于同一镜头的换角再拍,主要不同来自于“终结前的一瞬”。这一场景在之前事故中分为两个镜头展现:

   1.洗手间内:同事向主人公叙述“他被撞死了”

http://s9/middle/4ea34f98hbd37463dcff8&690

   2.(同事口中发出夸张的拟音)受害者的眼镜在夜空扬起又落下,紧接着一行列车驶过。(同事画外音:天啊,太可怕了)http://s7/middle/4ea34f98hbd37488c6426&690

而这一次的处理则是——

   D.来自轨道的震动使镜头颤动不已(轰响的警示笛高过象征恶兆的提示音,并最终将其取代)强烈的车灯将主人公的脸映得煞白,直至白屏。

http://s15/middle/4ea34f98hbd37538c92ce&690

http://s9/middle/4ea34f98hbd375399b6e8&690

http://s1/middle/4ea34f98hbd3753b15990&690

 

   相信此时,多年来被各种花式心理蒙太奇催养成熟的观众,尽管心内诸般不愿,却也在主人公单向行驶的命运履历表内填上了意味终结的叉号。直到一分半钟后同样醉酒的女主人公被脚下物体绊到,镜头下移我们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时,才长舒一口气:幸好是被骗了。之前浓重的黑色基调,仿佛也一下因此明朗许多。(或许该这样理解:“黑色幽默”在语法构成上,本就是个偏正短语,首先是微笑的心智与能力,其次才是“颜色”问题,够不够凛冽,是否“直面惨淡”,只是它的必要不充分问题)

   而为了这遭蒙骗,奉俊昊的确备足了筹码,阴谋开始得还要更早,甚至要回溯到酒席之前——

   一场颇具仪式感的行贿准备后,主人公心怀忐忑地怀抱蛋糕匣,端坐在故事开始出现过的列车之上。其间,以赚人同情为生计的妇女照例把自白书发放给每位乘客。亟需其他物分散注意安定心神的他鬼使神差地读下去,并无新意的申述:我的丈夫遗弃了我,我有病,请帮助我···他环顾左右,谨小慎微地从蛋糕匣内抽出一枚纸钞递给女人,除去一丝疏为此事的仓皇(人可从容为恶诸般,却要为善行赧颜,这是我一直想不通透的一个问题)神情郑重坦然,简直要让人联想到烈士赴死的前一幕。在女人和她肩上幼童的长长一躬之后,列车驶入隧道,他黄色的脸孔浮于一片黑暗之上,画面随之渐隐。很流畅的死亡暗示,最后一格给人一种遗像的逼真错觉。陷阱如此缜密,试问又有几人能够逃脱?而在我们主角“死亡”那一刻获得的感悟与悲剧意念——每一个人都重复着前人走过的路,秩序遵循者的悲哀,蝼蚁样的生死,轮回,一切终归虚无——却并不会因他的最终存活而轻易蒸发消解,才正是《绑》的卓越之处。与一些奉“揭发”“暴露”为圭臬,把这两个名词作为公式和标签,概念先行的“影节电影”相比,它遵循的原理很简单:我也说实话,可不必拂逆善者的心意。其间的微妙平衡,是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操作进行控制的。

 

共享一个阴谋:

我从幕后伸出手,挠到你发笑为止

 

   影片结尾,女主角如愿以偿和朋友漫步在秋日林荫道。她一行走,一行不时冲手中的车后镜修整妆容,忽然抬头仰望树林间隙洒下的散漫阳光,发现时机正好,便停下来找准位置,转动小镜,精确对焦,将最耀眼的一缕秋阳迎面送给银幕之外的观众。

 

         http://s13/middle/4ea34f98hbd371bcfcd9c&690

   这是公然的调笑了——别躲,我晓得你们一直都在哦。不由忆起曾看过的一幅漫画: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相声演员人手各执一“老头乐”,直直地伸出屏幕,目的地竟直指观众的咯吱窝。(大概旨在揭发传统艺术之不济现状,标题似是“这下瞧你乐不乐”)没想到漫画中所采取的夸张手法竟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实战演练,且突破二维材质限制,当真从画框内伸出“一只手”来(一束能引发视觉反应的强光,不可触碰却真实可感),直要搔你心头的痒——一只调皮机敏,善于钻营的指头轻易捅开了制作者与观众里应外合却一直心照不宣的那层窗纸。就像在密密麻麻的演职员表最后,出其不意地冒出一个大到布满整张屏幕的“YOU”,观众忍俊不禁之下又埋着怎样的心惊:糟糕,全让这家伙看透了····有点胁迫性质地,就这样轻易将你拉到体己和共谋的高位之上,你身不由己,想要挡住眼睛,却又环顾周遭慢慢收回手去,而影片也恰在这个当口知心会意地结束,探出全屏黑色的演职员表。不得不庆幸电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下收场。其实你胸腔内的那架小鼓一直未曾停歇,好担心这家伙玩兴未尽,忽而再腹黑地镜峰一转,抛给你个灰黑色的在劫难逃:大家全部在场,一个也跑不掉~~只能承认那灵活转动车镜的手腕之上,的确附了某人的魂——一个有着年轻心脏,会用重金属结尾,面对命运之中暗色还肯做出促狭鬼脸的奉俊昊。

 

   痛与快之间,仅一线之隔。呐,列为看官,这力道可还正好?

 

谁笑到最后

 

   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中说过,主人公必须有至少一次实现欲望的机会至少一次。

 

   男猪如愿以偿离开了充满人事纷争的办公室(看来那一盒蛋糕果真发挥了它预想的效用),在学生的提醒中收回向窗外眺望的视线,接收作业,宣布播放“现代行为主义影片”(是导演借演员之口的夫子自况么)。这时学生们纷纷拉上窗帘,他那泛黄的面孔没有任何内容地陷入黑暗。结果总不似追逐的过程浓烈美妙;达成后的欲望并不能命名为幸福。

 

 

   女猪希望有朝一日天时地利齐全,自己的见义勇为被媒体挖掘报道,上一次电视,再就是远离枯燥的工作进行一次郊游——这后一个她实现了——但转念一想,这却是一条与生活本身齐平,并不需耗费如此多故事能量便能作出的简单决定,是在故事原点即可实现的“伪命题”······

 

   看门大叔的梦想(?梦想不分高低)是要在地下室的掩护下炖一锅香喷喷的狗肉,不过,在影片所持续的九时分钟内,这锅作料齐备老汤似乎总为不速之客搅乱,从来没有喝到过肚里。好在生活还将继续,他老仍机会多多。

 

   而只是单纯地想要吃饱,睡在地下室的那个家伙,又会在何处度过余生则只能考各人去忖度了。嗯,一处知难而退的留白。

 

番外之颜色

   黄色似是被赋予了特殊含义。一开始张贴寻狗启示的女孩穿着柠檬黄的雨衣,而后她抱着失而复得的狗出现,穿着同样是这个颜色;女主人公每一次为了狗的追逐和奔逃,皆身穿乳黄色的连帽上衣。在一次好莱坞高潮式的的夺狗狂想中,蓝色天空背景下出现了成群结队身着黄色上衣,洒下金黄纸屑为她鼓劲助威的人。男主人公雨夜寻狗,白天张贴告示,都穿着那件与他日常颜色大异其趣的明黄雨衣。


http://s10/middle/4ea34f98hbd37016fe0c9&690


http://s5/middle/4ea34f98hbd37014a7ac4&690

http://s1/middle/4ea34f98hbd37015c1470&690


 

   但也仅仅止于此处,作者在诸多符号及标识中选取了这一灿烂耀眼的警戒色,作为与狗有关的颜色,人为构建条件反射可能折射出个人偏好的小趣味,只是谈笑,却与宏旨无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