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面批面改的操作流程
(2011-05-03 18:14: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感悟 |
作业面批面改的操作流程
作业的面批面改可分为课堂上的面批面改和课后的面批面改。
一、课堂上的面批面改
课堂上的面批面改采用形式是教师巡回批改。
首先,在课堂作业中,教师面批的第一对象是优等生,因为他们往往是最快完成作业的,且正确率比较高(基本不出错)。对他们的作业面批面改,教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他们解题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操作过程:教师圈出特别之处→给出评价→教师复批。比如在一次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为:成人
接着,中等生会陆续的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可以随机的抽出部分中等生面批,如中等生出现的共性错误不多,他们的作业转由优等生面批,并要求做好面批记录。如果在随机面批时发现某些题目出现共性错误,则可以要求学生停下笔进行全班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突破难点。讲解完毕后,再由优等生面批。操作过程:教师圈出错处→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引导讲解→学生自行改错→教师或优等生复批。复批时对重点错题应师生或生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形成正确方法。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开始做巩固练习,教师在面批中等生的作业时发现了两个共性错误:一是“求电视机罩的表面积”,应该求五个面的表面积,有的同学算成了6个面;二是粉刷教室,要除开地面和门窗的面积,有些学生疏忽了。教师立即让学生停下笔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考虑做电视机罩和粉刷教室究竟要注意什么。
最后完成作业的肯定是学困生。对学困生的面批,不能等他们把作业做完了才开始,可采取交叉进行的方式,这个批几题,那个批几题。教师在巡回面批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一起找到错误原因,并指导他完成作业。操作过程:圈出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改错→教师复批。比如有次作业中教师在巡回面批的时候发现一学困生这样计算42
42
二、课后面批
课后面批主要是针对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面批面改的地点是办公室或教室。这部分面批面改的主要对象是班上的学困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逐题批改。操作过程:教师圈出错处→学生自行改错(能改的题)→教师复批→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释疑(学生不会改的题)→学生改错→教师复批。对于学困生要让他们养成自觉给老师面批的习惯,改完错要自觉地给老师检查,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
大多数中等生的面批主要是自行改错后的复批,操作过程:教师复批→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没有改对的题)→学生改错→教师复批。
优等生的面批依据作业的内容而定,凡是作业中有比较特别的题(象解决方法能多样化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等等)时,可对优等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或者复批时面批。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的氛围,仅仅通过课堂面批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需要经常采用课后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