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造假如何对付?

(2010-05-22 08:03:23)
标签:

学术

造假

如何

对付

教育

分类: 当代视点(文化教育)

学术造假如何对付?

编辑:☆魅力の聲☆


    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社论说,中国必须严打学术造假,重振科研道德,否则无法实现10年后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篇社论发表前,两名中国的大学讲师在英国《晶体学报》发表的70篇论文被认定造假,涉及伪造或篡改数据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相关内容:国际文凭: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学术造假如何对付?

科学的“神圣殿堂”对造假也不能完全免疫。

    《柳叶刀》对这些论文居然顺利经过同行评审得以发表感到惊讶。

    实际上,通过世界权威科学刊物的审核程序,尤其是其中最关键的“同行评审”环节而最后被发现造假的,早已有之。比如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事件,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舍恩事件”,等等。

 

    惊讶什么?

    其实,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许多人对科学学术造假感到惊讶。

    即使在职业操守和科研道德受到高度尊崇的自然科学领域,如果存在学术造假的动机,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种动机古往今来始终存在,既有个人追名逐利,也有当权者政治需要,因为科学毕竟还是人类行为之一。

    2008年8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专题报道,探讨在“学术造假成风”的英国,是否应该以及如何确保科研领域的道德操守水准。

    英国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始终坚持“自我监管”,反对政府成立道德监管机构、制定行为准则并以此来规管科研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发表。

    公众怀疑英国现有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是否有效。英国目前有一个专家小组负责制定科研道德行为准则,但没有对学术造假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调查、采取行动的权力。>>相关内容:丑闻是怎样构成的(图文)

 

    科学神坛

    英国《卫报》上个月发表评论文章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爆出气候变暖数据造假丑闻,不少人感到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任因此不复存在。文章作者史密斯认为这大可不必。

    史密斯写道,科学家自己也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对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证性的迷信。而对普通公众来说,有专家化繁为简,带领我们穿越数据的迷宫,那是求之不得。但是,公众必须学会接受科学的人文性和复杂性。

    也就是说,不要迷信科学,科学即使有纠错机制,往往也需借助人力启动。

    文章还建议把学术刊物的看家武器——“同行评审”,搬下神坛。

    同行评审可以决定什么项目可以拿到拨款/赞助,哪些论文可以在权威杂志发表,什么人可以升职提薪或者获大奖。

 

    切身利益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显示同行评审这一传统法宝存在诸多缺陷。不少现代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个机制弊大于利,应该取消。

    另外一方面,也有人提出,让学术刊物独自承担学术把关的责任,杜绝一切学术造假的果实见诸刊物,恐怕也不现实。

    专注于科研领域学术造假问题报道的美国记者莱赫认为,学术刊物的编辑能够也应该做的是,一旦发现可疑迹象立刻采取行动,比如给已经发表的有问题的论文加注提醒读者,或者同时发表对论文的质疑文章。

    莱赫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建议,学术刊物在发表论文时留一片专家评议空间,让人发表不同意见,因为即使论文通过了同行评审,可能仍有其他同行对论文内容有质疑。

    这些做法对刊物和编辑自身的最大好处是,丑闻曝光后自己可以避免被看作不是同谋就是无能。

>>☆魅力の聲☆相关连接 当代视点(文化教育)专栏
儿时学习乐器益处多(图文)

童年短暂 请君珍惜(图文)

物质追求“正在伤害儿童”            

考试管什么用(图文)

令人艳羡的阿联酋大学生活(图文)

不能容忍这样糟蹋古典文学名著                                            学生舞蹈 好处多多(图文)

严格的教育方法“可能危害儿童”撒贝宁:有多少中学生在用手机上黄网

老师性别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图文)

吸引学生 游戏出马(图文)

教学秘诀:老师肢体语言

“明星文化贻害下一代”(图文)

上大学是不是为了赚大钱?   

每天玩电脑游戏提升数学程度(图文) 

世上没有鲜花铺满的路:给毕业生                                      上网社交 青少年荒废功课(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