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谁的头等大事?

标签:
教育语言金钱头等大事 |
分类: 当代视点(文化教育) |
教育,是谁的头等大事?
编辑:☆魅力の聲☆
2月28日星期日,我到伦敦国际教育展走了一遭,有些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留学生抓紧机会在教育展上咨询
记得来英国前,妈妈的单位上不少叔叔阿姨领着孩子到我家来,说要向我爸妈取经。问他们是怎么把我送到UCL来的。
不管坐上半个小时还是半天,问题不外乎分几类:
- “我家孩子成绩不好,能不能申请到国外好学校?”
- “学什么专业最容易?最好通过?最好找工作?”
- “找哪所中介最可靠保险又省时省力省心省钱?”
每次,爸妈总是茫然无奈地两手一摊:“我们没有操过心,回答不了。这些都要问孩子!”
我的回答始终如一。除了最后一个问题永远是“不知道”以外,其余都是:“不一定”。
语言与金钱
在伦敦国际教育展各大院校的展台穿梭询问的同学们,大多是本科就来英国读,想申请更好的学校念Master(硕士)的,有的是参加国内的3+1或者2+2的项目,在英国继续申请深造的。有些刚来英国不久,却可以有针对自己和理想院校的一系列问题有条不紊地用流利的英文逐一询问,有些来了好几年,英文还不太会说,只能用中文发问那些会一点华语的大学国际处官员。
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手中拿着在各学校展台领到的申请表,神情兴奋紧张。
来自安徽的桃桃一心想申请华威(University of Warwick)的accounting(会计专业)。
“可是语言要求太高了,我的雅思只有6分,不知能不能参加语言班,”桃桃遗憾地说。“那么你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别的学校呢?”我建议道。
“我同时也要考虑学费的问题,通常在大城市的学校,排名越靠前学费越高!”
的确,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城市,学费有时能惊人地相差一半之多。
兴趣or未来?
来自中原的Lucy在英格兰北部上学。她本科学的是文学,现在在念地质学的Master。
“这样大幅度的跨专业,原因是什么?”我问起关于她的学业挑战。
“当时我的语言程度够了,成绩也达到要求,我就申请了。而且申请的时候我得知这个专业是不要求本科的专业背景的。结果来到这里之后,全班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而且我的所有同学都是本科就学这个专业的。我遇到了很多新的词汇和术语,需要从头补起。”
“那么,为什么要申请地质学呢?”我十分钦佩她的勇气和毅力。
“这是我从小以来一直的兴趣所在。”Lucy坚定地说。
语言水平不长反降
还有不少同学向我抱怨,他们来英国有的好几个月,有的好几年,可是英文程度并没有多大改进,有的反而还退步了。
“可是我们来的时候都还念了好几个月的语言班了呢!”他们不解道。
念语言班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语言,可是问题是,语言班或者预科班上大多是中国同学,几个月念下来,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以后也一直在一起。衣食住行,处处和中国同学们成群结队,和本地人几乎零交流,这样怎么能提高语言呢?
“你们为什么不主动和同班的外国同学聊天?”
我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一致的:“不知道聊什么”,“不好意思开口”以及“我感觉融不进去。”
还有一个女孩子表示忧虑:“和外国人聊天,不就得离开中国人的群体?可我是属于群居动物的那一类!”
我无以作答。不知他们的家长和校方听了这些,会作何感想。
参展校方的反馈
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一位国际处高级官员告诉我,他一下午接待的学生中,以询问商科相关专业的录取问题为最多。“现在国际的经济形势这样,大家还愿意冒着今后不好找对口工作的风险来学商科,这让我十分惊讶!”
我采访的同学们中,有好几位也是想跨专业申请商科方向的master。原因有如下几个:
- 学商科据说更好找工作。
- 学经济或者金融,以后的选择面更广。
- 家长希望我学商科。
- 我本科本来报的商科但是没有被录取,希望研究生阶段能够申请到。
主办方的介绍
这次伦敦国际教育展的主办方——OSSC(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Julia表示,今年是举办教育展的第二年,去年初次尝试后受到好评,今年的规模得以扩大。伦敦大学的不少院校如Queen Mary, Goldsmith和SOAS(亚非学院)也加入其中。
我在宣传资料上看到,这次共有20所排名在英国前50名左右的高校前来参展,有些会现场接受申请,甚至会现场发放offer(录取通知)。
“到会之后才填表,当场就发放offer,怎样保证学生的成绩和质量?”我十分好奇。
“当然还是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课业成绩,”Julia说,“只有某些个别院校的部分专业才会这样,大部分还是至少要等上几天或者几周。而且如果现场申请,学生的所有资料都要带齐,包括成绩单和推荐信。很多学校还是鼓励网申。而且像今年,华威就不接受现场申请。”
我的思考
教育,究竟是谁的头等大事?
如果明天是由我们来创造,那么教育,也最好是我们来接受和选择的好。
>>☆魅力の聲☆相关连接 《当代视点(文化教育)》专栏 《科技环保(医药健康)》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