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泉大爆炸我们都不是旁观者

(2011-11-03 15:39:23)
标签:

杂谈

一起爆炸事件也许未必令人莫名惊诧,但如果它是由72吨炸药引发的呢?如果它是白日里发生在汽修厂等生活区里的呢?

  11月1日,福泉一家公司两辆汽车从湖南运送炸药前往贵阳,途经福泉市马场坪匝道口修理厂时发生爆炸。初步调查,两辆汽车上共装有炸药72吨,事故已经造成多人死亡,约300人不同程度受伤。

  想象一下那些不忍被回望的惊心时刻吧,我们就会知道,危险是怎样真切地潜伏在自己的身边。两辆长途运载大量炸药的汽车,本应该得到最“万无一失”的安全保护,结果却在光天化日之下催生了几乎摧毁周边一切式的伤害,这是对安全的讽刺?还是安全本身就被漠视?尽管最后的事故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但爆炸无疑是令人惊骇的,也是值得深思的。在我看来,与其说这起爆炸事件表现了安全意识疏忽后的极限后果,不如说它是一个风险社会的隐喻。相比于传统社会的封闭特点,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匿名性带来了新的机会外,也容易衍生出集体性的风险。

  当更多人的命运与那两辆装载着危险品的汽车联系起来,它无疑已经是现代性风险社会最残忍的标本。福泉大爆炸如何发生?在它的背后,一定有着层层细节失误的累加。炸药出厂的安保措施是否严格遵守,运载途中层层路口是否履行了基本的检查职责,汽修厂里是否存在着致命的细节?一切尚未清晰,但一切又都与之无法脱离干系。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爆炸,除却那些自行的动机,在任何一起突如其来伤害身后的,不过都是风险的转嫁。

  不妨这么说,贵州福泉的这场爆炸,以及它留下的至今令人心悸的深坑与废墟,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昭示:我们其实都在同一个不安全的社会里,如果一个人漫不经心,那么所有的人都不会安全。我们需要关注这场惊险的爆炸,更要看到其背后风险发生的链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没有谁是福泉大爆炸的旁观者。而按住那些引发惊心风暴的蝴蝶之翼,显然需要更多人日常的警醒与自觉提防。 尔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