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善意谎言”当炒作幌子
(2011-10-29 14:58:41)
标签:
杂谈 |
热心行善却成了人家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家公司这么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表面上看,这家公司策划了这么一场街头救助,宣扬的是爱与善,赞美的是“阿拉上海人”,貌似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可这么想那就错了。关键要看这家公司怎么“抖包袱”。而这场策划活动的“包袱”就在于以公司名义召开的通气会。通气会上,这家公司自然成了媒体聚焦的主角。而公司以“员工个人行为”来为自己开脱,则可摆脱策划活动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千万别以为这家公司是被揭发炒作了才不得不出来澄清。在任何炒作事件中,最后都会有一个既得利益的“接盘者”。毫无疑问,这家获得曝光率的公司正符合这一特征。
在这场事件中,尚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视频中以字幕提示:“佛山小悦悦离开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拷问着自己的良心,更有人说中国人不再有公德心了……”这表明,视频制作者可能是有意拿新近发生的、引起强烈反响的“小悦悦事件”来为这段视频“造势”。可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把道德当做一个炒作元素?倘若如此,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行为,恰恰反证了某些人的道德冷漠。只有没有任何道德感的人,才会拿小悦悦这样的惨痛故事来当做炒作的桥段。
还有一个细节,这家公司负责人在通气会上称:“哪怕这件事情是假的,是虚幻的泡沫,我也希望让周围的人可以安静地躺在这个泡沫中,不去戳破它。如果戳破它,可能导致更多人受到伤害。”这是一个非常混蛋的逻辑。追逐眼球的炒作犹可忍,但如此道貌岸然地赋予谎言以正当性,实在令人忍无可忍。照他这么说,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了。看来,拿一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来哄骗世人,这是大多数无耻者的惯用伎俩。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荒诞的说法居然博得了不少人的呼应。“即使这件事是假的又怎样?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善!”在相关采访中,类似说法一再被人重复。虚假的土壤长不出善的树苗,嫁接于谎言的树枝结不出善的果实,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可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这种所谓 “善意的谎言”?这也许是因为当前许多人对社会道德沦丧深感焦灼,希望多出现一些好人好事。但这可能也反映了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诚信不仅是维持社会基本运作的润滑剂,更是爱与善不可或缺的生长土壤。
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不可能形成健全的道德体系。如果说“孕妇晕倒众人救”只是策划公司的一场街头表演,人们不妨一笑而过。有些人对这种戴着伪善面具的炒作缺乏足够警觉,甚至还表示认同,这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或许可以说,这种不辨真伪、毫无原则的社会思维,恰是产生这场毫无人性底线的无耻炒作的一个深层次因素。(魏英杰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