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面对历史 才配得上我们曾经的苦难

(2011-08-06 16:26:50)
标签:

杂谈

  ■ 本报评论员 田德政

  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的事,无疑是本周最有争议的事了。此事先是引起网上热议,后来干脆有人一不做二不休,坐车到方正县去砸碑、涂油漆,使得事件进一步升级。8月5日,央视《新闻1+1

》又做了专访,动静越闹越大了。而方正方面却是一脸无辜,他们一直称,建日本开拓团公墓主要是为揭发日本军国主义罪行,警示后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则对媒体表示:“(立碑)和所属国家无关,死去的日本人也有他们的名字,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另一件争议也不小的事,就是黄山的“鬼子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抗日革命根据地黄山谭家桥镇一个旅游景区搞了一个“红色主题”的实景表演,丛林深处冒出一队“日本兵”,三轮军用摩托车为首,队伍中有被押解着的中国“花姑娘”,“日本兵”脸上还露出邪恶的笑容……所有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都笑意盈盈,乐不可支。这个项目引起了众怒,如今已经被骂停了。

  不管是“方正立碑”还是“黄山抢花姑娘”,都是在曾经受到战争蹂躏的土地上发生的,一个是给殖民者立碑来体现“民族胸怀”,一个是以“红色旅游”为名来消解历史。两地在面对舆论质疑时,都振振有词,其状正经八百。几乎都有相似的理由,都冠之以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名号。不过就在这些堂而皇之的名号后面,人们总能窥见“招商引资”、“旅游经济”的暧昧身影,而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篆刻于人们心底的伤痕,在这样的地方经济 “发展大潮”中,屡被提起反而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如果在方正,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的具体经过以及目的尚待探查的话,那么在黄山,祖先的悲剧被后人纯粹演绎为娱乐剧,我想,历史若有知,恐怕真要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两年前,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让部分区域采用由右翼团体编写的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此教材粉饰侵略,美化战争。如今他们打算扩大教材至全市范围,并于近日作出决定,这也引起了中国、韩国的强烈抗议。

  侵略与被侵略国家的人们,对待历史的这种态度,个中滋味确实值得揣摩。历史的惨烈已经过去,需要敞开民族胸怀以史为鉴,化干戈为玉帛,这都没错。站在人性的高度,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值得祭奠,我们能不计前嫌,把日本开拓团死亡者遗骨收集掩埋,并建成一座公墓,足以显示我们以德报怨的胸襟。但是,毕竟历史就在那儿,作为后人,在今天遥望那上千万人曾付出生命的历史,必须更多一份慎重。以方正县而言,纵使真是基于一种真诚的以德报怨之心立这个碑,那是不是还应该立另一块碑,将那一段历史真实具体地展示出来,对开拓团在历史上的殖民性质予以揭露,给所有走进这个“中日友好园林”的人,以一种清晰而不纷乱的历史回忆?果真如此的话,在这块碑前,远道而来的日本人,也能在回忆那段被历史裹挟的普通人的历史时,也能同时重温历史的血泪教训,更加理解和平的珍贵意义。

  而在另一层面上,对公众来说,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这种消费历史、消解历史的愤怒,恐怕也是个问题。不管是砸碑、泼油漆,还是谩骂,都有些简单化了。谩骂与否,历史都在,罪恶不会因轻薄的解构而抹杀,警醒也不会因愤怒的谩骂而实现。不管是在方正,还是黄山,或者是国土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到今天,我们还不能从内心中明晓严肃慎重地对待历史的态度,在面对这种做法时,也仅仅是愤怒与谩骂,那么,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事情还可能再次发生。

  日本开拓团需要立碑纪念,那我们在战争中死难的数以千万计的同胞,那些葬身于侵略战争的无数嗷嗷待哺的婴儿,无数年迈的老人,无数惨遭蹂躏的女性,更有无数为了把入侵者赶出家园而牺牲的无名烈士,更应该得到纪念。而这种纪念的最好方式,是我们对历史更多一份敬畏。一段对历史真相更严谨的追寻,一段为当年的受害者寻求赔偿的具体努力,以及对当年抗战老兵的真诚关注,都会让世人知道,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我们始终在纪念历史、正视历史、面对历史。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在唯经济发展论、娱乐至死的氛围中,或轻薄恶搞历史,或颠覆历史。只有拿出我们的理性与智慧,更深刻更真诚地铭记历史,我们才能配得上祖辈们曾承担的沉重苦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