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缘何不问科学问“鬼神”

(2010-08-19 15:09:21)
标签:

杂谈

■ 毕诗成
    又一个“大师”倒掉了!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如今正被质疑“还有多少是假的”。在此之前,他是养生大师,号称弟子三万,“手掌煎鱼”、“钢针穿臂”、“生吞灯泡”、“水下闭气”……俨然半神半鬼,现在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且还是多年不执行法院赔付判决的被执行人。随着涉嫌强奸被警方调查,李一的诸多光环、诸多“神力”也不断浮出水面破灭。
    李大师走下神坛,离上一个“张悟本大师”的倒掉不过两个多月,离“排毒教父”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等“大师”的倒掉也没有多少时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李大师只是养生造神运动中又一个被吹爆的气泡,问题在于,困扰国人的“养生困局”仍然未解,我们不知道,“赵大师”、“钱大师”、“孙大师”们在哪里默默地野蛮生长。
    这个“困局”就是:健康养生应该是一门科学,但现实表现却屡屡被忽悠得神乎其神,犹如一门玄学,始终不能像一门科学那样脚踏实地地健康发展。要说起来这种“纠结”也颇有传统:古代帝王们的所谓“养生”,也常常是信奉“鬼神”而不是一些真正的养生保健知识。华佗老人家搞出“五禽戏”,是颇有科学道理的,可就是没有被足够重视,帝王们还是热衷于求取仙丹巫术,总希望以“鬼神之术”谋得长命百岁甚至长生不老。按理说,我们提倡“德先生”、“赛先生”也有八九十年了,但潜意识里还不能摆脱 “不信科学信鬼神”的思维——— 养生“忽悠”得越厉害,神乎得近“妖”了,追随者反倒越多、越狂热。
    这正是现代人的最大悲哀。一方面把健康、养生看得很重,“养生热”持续升温,另一方面却几乎束手投降,丧失了基本的科学判断能力:有人说某个“先生”好便奉若神明;大家都买什么书便奉若经典;媒体都说谁谁了不得便奉若大师……于是,有忽悠潜质者结伴而来,制造真假神迹,通过媒体吹捧,很快便完成从“凡人”到“神仙”的蜕变,占据这个时代养生空间的最前沿。扯下神坛时,一个普通中学物理教师就能判断“通电体检”全是“鬼扯蒙人”;身居神坛时,社会名流、著名人士也如求神拜佛一般唱戏敲锣,犹如扑火飞蛾。
    冷静时想想,那些一度得逞的“神人之说”浅薄得让我们自己都会汗颜。有人说,媒体的一项项质疑是在剥下李大师的“画皮”;笔者所见,却是在剥下这个社会羸弱的“养生科学”的稻草外衣。不要高估我们这些貌似的文明人,我们是很容易被“忽悠”的,骨子里的科学素养少的可怜,但纵览从胡万林大师开始的“信众史”,我们似乎对于这样一个容易盲信、容易被忽悠的群体别无他策——— 毕竟在现实的高成本看病求医面前,有些人只能相信绿豆与生茄子;毕竟在强大的现代传播鼓吹面前,有的人要相信“水下闭气”的“活神仙”。有市场,有需求,怎么办?
    中国社会的养生之乱,就在于它变得更像一种忽悠的艺术,却迟迟无法进入科学、踏实发展的健康轨道。从公共管理层面,我们只能把治理寄托于打造“科学养生格局”的层面:为什么养生保健科普的宣传,不能引入资格审查机制,而任由那些明星们肆意编造简历夸大宣传?为什么在出版养生图书、资料的时候,没有专门的专家委员进行审查?为什么养生保健的阵地,政府不扶持带有公益性的权威专家去占领,反倒任由那些伪大师们呼风唤雨?让养生告别忽悠,回归科学,不仅需要公众的意识觉醒,更需要公权力的疏导扶持———谁,扮演着让民众免于被“鬼神”忽悠的公共职责?
    (相关报道见B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