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公关 关键要打开“公”门
(2010-08-12 15:10:54)
标签:
杂谈 |
■马九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安机关开始重视公共关系建设。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公安机关纷纷设立公共关系专门机构。就在前不久,北京警方公共关系机构亮相,甚至还开通微博、博客、播客,再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8月11日《人民日报》)
在世俗熏陶下,谈及公共关系,很容易想到一些企业所谓的“公关小姐”们,如花似玉、八面玲珑,喝酒打牌唱歌跳舞,无所不精,目的就是让客户满意,为企业谋利,让公司赚钱。那是误入歧途,也是世人误读。真正的“公关”,老祖宗其实早就给我们上过课:比如春秋时郑国老百姓喜欢在“乡校”这个地方议论国事,结果招致一些官员不满,打算找个借口把它取缔,结果重臣子产知道后,就给臣僚讲了一番让大家说话的好处,最终,政府保留“乡校”,愿意听取民意。再比如西汉昭帝时,针对当时国家遇到的诸多问题,朝廷召开了一次有民间参与的辩论会议,从盐铁是否官营入手,讨论国家诸多政策走向,史称盐铁之争。
这两件事情,都堪称史上成功的公关行为。第一,它不护短不捂丑,不回避矛盾;第二,它以平等开放的思维理念看待问题、面对世人,不是找几个人暗室密谋,来决定公众利益;第三,它是双向互动的,“我干我的,我还要听你的。”结果呢?民间反响很好,政府形象大为提升,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该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至少在史书上被史家赞不绝口。
所以,一些地方警方能大张旗鼓地向民众搞“公关”,不仅必要,更是聪明,因为你看,公关一不要耗费大量人力,二不要花费国家大量公帑,三不要花费大量精力搞那么多创新,而且效果往往是“种一把瓜子收一地西瓜”,事半功倍。
可是,“公关”毕竟是一门科学,要学到精髓而不是皮毛,要彰显内容而不是形式。如果以为建个网站、搞个BBS、开个博客、接几次热线,那就是“公关”,结果十有八九要么是邯郸学步要么是东施效颦。“公关”的根本目的是公权部门与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自己的好形象、美誉度,真正实现执政为民,所以归根结底,核心就在于一个字:公。这里的“公”含义颇广,公开、公平、公正、公心、公德……皆在其中。由此观之,倘若要开博,那么就要时刻保障第一时间发表公众关注的信息,就要以坦诚之心公开回答社会疑问,决不能推诿踢皮球,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倘若要做民意论坛,那么就要敢于善于听取尖锐批评,要善于和民众平等交流讨论,决不能见批评就勃然大怒,见表扬就飘飘然。
尤其要警惕某些变味变质的“公关”:借着公开的幌子误导舆论掩盖真相,以公心的名义却打着个人或部门利益的算盘,甚至嘴上不离“公”字手上离“公”万里。这样的“公关”不是打开“公”门,而是关上“公”门,结果不是美化形象,而是污化形象。如果要让警方的“公关”永葆公共本色,那么就给那些好的形式辅以立体的制度固化,以避免人走政息或者三分钟热度一阵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安机关开始重视公共关系建设。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公安机关纷纷设立公共关系专门机构。就在前不久,北京警方公共关系机构亮相,甚至还开通微博、博客、播客,再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8月11日《人民日报》)
前一篇:“砸掉重建”与“砍掉再栽”
后一篇:看不懂的“戒烟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