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录取权力的县级真空

(2009-08-08 14:52:18)
标签:

杂谈

  一旦县一级的权力“沦陷”或“失控”,高考公平和大学招生权力在最基础的县一级就随时有可能“沦陷”继浙江绍兴航模加分门、重庆的少数民族加分门之后,媒体又曝出浙江绍兴的体育加分门和河南洛阳的高考移民门事件。近日《中国青年报》以“洛阳:高考移民成公开产业”为题报道,高考移民在洛阳公开打广告,“这边户口和学籍都不动,那边办新的”。由于怕受到关注而穿帮,移民生被提醒“千万不能考状元”……
    我曾经断言,泛滥而失控的高考加分政策将国内一流高校打成了二流。回头看,此话并非虚言。因为表面上高校是严格按照120%提档,但事实上高校的录取权力在各种加分面前、在20%的“自由裁量权”面前其实非常有限。而高考无论是组织考试,还是政审,或是各种加分权力,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内部监督机制,但真正的权力实际上都落在县一级。表面上有很多制度是全国统一,但“自由裁量权”在县一级大得很。一旦县一级的权力“沦陷”或“失控”,高考公平和大学招生权力在最基础的县一级就随时有可能 “沦陷”。不论是考场外的“政审门”还是“加分门”、“移民门”,抑或是愈演愈烈的考场内的“作弊门”,都很容易在一县之内“一手遮天”或“联手遮天”搞定,不仅很容易成功,而且其结果对全国所有的一两千所大学同时生效!
    它的实质,是在一个个小小的县域之内,就可以把全国几千所大学的录取权力架空,也可以把每年上千万考生平等的高考权利架空!仅以加分为例,2009年,仅教育部明文规定的高考加分就有思想品德、奥赛、科技创新、运动员、少数民族、归侨、华侨、台籍、军烈士子女等数十种以上,还有各地自行出台的五花八门的加分。而不论是政审、加分还是作弊(很多是地方权力参与的有组织的作弊),实际控制权力都在县一级。仅加分比例之高,就令人瞠目结舌:
    重庆今年19.6万考生,获高考加分人数高达7万人,占比35.7%!2009年4月,北京大学招生负责人做客人民网时曾透露,根据往年的统计,北京大学近几年在北京录取的考生,40%以上都存在加分投档的情况。有教育界人士对2008年北京市高考考生成绩分布表(文史类)分析后得出,在考取600分以上的所有599名考生中,得到加分照顾的考生达到了214人,这个比例高达35.7%,与重庆考生的加分占比惊人一致!这个惊人的巧合足以说明这是全国普遍现象,35.7%权贵的子弟正在迅速“后来居上”,高考、就业竞争从开始到结束都正在变成家长之间的竞争。
    而在高考大省湖南,加10分最多可超越近九千名考生,它意味着不少无权无势的贫寒子弟正在被加分、政审、有组织作弊等成批量“斩首”,原本在第一批次录取的有可能落到第二、三批次;在第二批次的有可能落到第三批次甚至失去录取资格。
    无论是场外加分,还是场内作弊,规模越大、统一性越强的考试和加分制度,作弊就越难以避免,作弊的组织化、产业化成本就越低而收益就越高。严刑峻法是不奏效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规模非常小,漫漫一千三百年才诞生超过十万名进士、百万名举人;而且对考场内外作弊的问责比今天严厉得多,尚且无法根除作弊现象。今天的中国高考,光一年的参加考生人数就达千万人,录取人数达数百万。如此规模之下,需要付出多少监督成本才有可能遏制可谓登峰造极的高考腐败?是到了全面彻底地反思现行高考和招生制度、全面彻底地将高考的权力从实质上的县级控制转变为高校控制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