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
上周五成都柴油批发价每吨暴涨300元,汽柴油批发价全已封顶。同时,因“资源紧张”,中石油、中石化目前已暂停成品油对外批发。(5月19日《成都晚报》)
我总以为,“油荒”这个词汇有人为制造之嫌,其目的无非两个:一是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涨价宣传造势,并为决策者提供足够“市场”依据;二是乘机进一步卡紧民营加油站的脖子,以资源紧张为由采取断供手段,让民营加油站难为无米之炊。这套灰色逻辑关系总是潜伏于油价的起起伏伏间,指导着两大巨头的行为准则,也造成了民营加油站的举步维艰与民众权益的不断受损。
“油荒”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成品石油供应紧张与否、涨价与否那么简单,而是两大巨头完成牟取暴利与自上而下博弈民营资本双重目的的体现。但是,在资源占有、政策扶持上明显处于弱势的民营加油站,却在经营模式、成本控制、市场风险对冲、消费者对象研究等方面可以与两大巨头形成抗衡。
如果处于同一个公开竞争(非公平竞争)、资源相对敞开供应的平台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显然在民意支持、市场应对、策略改进等方面恐怕会处于下风,眼看着民营资本在夹缝中依然茁壮成长。但是,一旦制造“油荒”假象,中石油、中石化就可上获发改委政策支持、国家巨额补贴,下挟资源占有权以令天下,对民营资本的资源入口全面封锁。“油荒”足以让两巨头的非市场化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垄断话语权不断被放大,而民营资本则处于非公平博弈的不利境地,完全丧失了政策空间与市场自卫权利,近年来数量不断锐减就成惨痛现实。
如果我们面临统一由两大巨头经营的加油站、统一涨价不容商量的牌子,或者连“油荒”这最后的遮羞布也会被撕去,就只剩下肆无忌惮的坚挺涨价以及消费者权益的全面失守。可以说,“油荒”让民众切身利益、市场规律、竞争出效率、社会公平、制度公信力统统沦为输家,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反市场而行之的现象继续蔓延,否则,为两大巨头一己之私买单的将是公共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