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列车救护员”上岗脚步请快些

(2009-01-20 13:52:35)
标签:

杂谈

  纪卓瑶

 

  “拖这么久,哪里有救?”1月18日,45岁的李正英在菜园坝火车站一旅馆里,不断重复这句话。她的丈夫陈善伍在火车上突然发病猝死,疑为列车员未及时救助。(1月19日《重庆晚报》)
    读罢这条消息,我不由得想起一年多前的一条旧闻。2007年6月铁道部就曾表示,全国铁路将在每列旅客列车上配备两名左右的“红十字救护员”,以便在突发状态下提供旅客需要的各类救护。但从陈善伍患病到死亡的过程看,“列车红十字救护员”的身影依然没有露脸。不知 “列车红十字救护员”上岗还要等多久?
    一列火车就像一个小社会,上千旅客聚在一起,火车不应只管把旅客拉到目的地,更应对旅客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负责。然而长期以来,这项救护服务却一直被铁道部门所忽视,一旦列车在长途运行中出现危重病人,我们见到的每每都是乘务人员通过广播向乘客呼救。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救护措施,显然是列车服务功能的严重缺失。
    据有关统计显示,过去7年全国铁路发生的旅客人身意外伤害死亡,70%是因救助不及时。比如,去年6月15日,在由郑州开往深圳的1539次列车上,一位乘客扁桃体发炎,就因缺医少药两小时之内暴亡。曹大和被绑事件也是如此。假如列车上有“红十字救护员”,对“狂躁”的曹大和采取医疗手段而非捆绑,恐怕也不至于酿出这场悲剧。
    其实,早在2003年,铁道部、卫生部和红十字会总会制定的《旅客列车急救药箱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列车均应设置“旅客意外伤害急救药箱”,配置包括治疗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高热、疼痛、突发精神异常、外伤止血等常用、安全、有效的药品;并配有两名以上经过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
    长途旅行,谁敢担保自己的身子骨是铁打的,真就没个头疼脑热?更别说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期望陈善伍的生命能够引起铁路部门的关注,唤醒和推动“列车红十字救护员”上岗的脚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