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书记带来的"官场生态"猜想

(2008-11-29 12:52:57)
标签:

杂谈

单士兵专栏   

 

    在许多公众心中,赵本山的铁岭正在变成张志国的铁岭。
    这个张志国,就是当初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事件中那位“最牛县委书记”。围绕他的“复出”争议,最近铁岭4天连出两份公告,上演了吊诡怪诞的 “官场小品”,公众在一波三折的剧情中,实在控制不住情绪,被搞得一惊一乍。
    还是有必要再简介一下这场官场闹剧:20日,铁岭电视台于晚间播报中披露了张的新职务;24日,铁岭市委发布公告称报道不实,认定张仍赋闲在家;25日,铁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卫亮表示,张志国没有任职,只是“临时工”;26日,铁岭市委再发公告,表示张志国任职一事,只是个别领导同志动议,市委已责令其撤销此动议。
    这不是演戏,是现实。这个尴尬荒诞的官场变形记,到底是在不断地试探舆论,还是在报复舆论?现代公民社会的民主政治,难道就成为敷衍舆论的变脸?正在关注与追问的,当然还有太多。比如,难道整个铁岭连比张志国好的官员也找不出?为什么堂堂一个铁岭市的危机公关能力竟然孱弱到如此地步?提议张志国复出的“个别领导”到底是谁?这些谜团,普通公众自然无法破解,而这也必然形成一个结果,那就是铁岭注定的“污名化”。
    事实上,到了27日,对“最牛县委书记”的关注,又衍生出新的问题——— 铁岭市政府竟然有20位副秘书长。网友对比发现,直辖市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的人数,不过才7人。这样庞大的副秘书长阵容,足以令人瞠目惊愕,不难想象,这耗去多少纳税人的钱粮,更重要的是,巨大的行政成本能产生强大的行政效率吗?权力庞杂之下,是否会产生太多的扯皮推诿呢?
    更为诡异的是,在全国舆论质疑张志国履新的时候,铁岭方面起码还有回应的意识,尽管这种回应只是唱了一出“官场变形记”,但至少让民众听到了声响,但当庞大的副秘书长队伍被舆论揪住之后,铁岭却已失去回应的勇气与骨气,选择悄悄地在网站上将名单删除。
    一个问题书记,正在使一个地方的“官场生态”慢慢浮现,让公众看到其中的病变与恶化。铁岭,现在让我联想到另外一个地方——— 阜阳。因为,现在张志国的铁岭,有很多地方都越来越像当初那个张治安的阜阳。张治安,就是当初阜阳豪华办公楼“白宫”的主人,他制造的举报人蹊跷死亡事件,与张志国的“警察进京抓记者”一样,都曾令人极度惊悸。而当初“又是阜阳”的感叹,则成为公众对阜阳频发恶性事件的无奈感叹。一切,都源于那里曾经极度恶化的官场生态。
    张志国与张治安,的确很像是对“哥俩”,这是两个人的事,倒也不值得多说。但铁岭会不会也成为第二个阜阳,那又实在是件值得警惕的事了。而最近,围绕问题书记“复出”,铁岭官场演绎的变脸闹剧,又的确让人难以乐观起来。把这种现象与“20位副秘书长”的权力系统进行对接,我立即想到韦伯论述过的那种权力科层原理,即为执行上级官员下达的各项目标所支付的努力的最小化。在那种“努力最小化”的官场行为模式下,问题只会被推向更低层级的官员,形成“踢皮球”的办公样式。而张志国这个“皮球”,现在已经被踢到提议他复出的“个别领导”那里了。
    那么,接下来,铁岭官场又该如何“接球”呢?很显然,只要让“个别领导”浮出水面,或者再将“20位副秘书长”背后的权力怪象透明展示,铁岭的官场生态,就都绝对不会让人安之若素,都还是会让人一惊一乍。但是,如果还是选择遮遮掩掩,张志国的铁岭,就很可能真的异变成当初张治安的阜阳。那,将是铁岭人民的大不幸,也是全国公众的大不幸。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