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长发帖“辟谣”看政治容忍
(2008-10-21 14:56:47)
■
王 攀
19日,江苏常州市长王伟成在当地的知名论坛上发了一帖,立即成了当地的一大热点新闻,而这种热度也传导到各大论坛。许多网友对市长王伟成没有运用政法机关的力量对待造谣者、而是在网上发帖以正视听表示支持。(10月20日《信息时报》)
所谓政治容忍,是指
人们愿意容忍其他人的政见,允许其他人享受与自己相同的政治权利,不管那些人自己喜欢不喜欢,看得惯看不惯,或用伏尔泰的那句名言说:“我完全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以说,政治容忍度决定了民主程度。政治容忍度大,官员宽容对待不同政见和立场,就为民主创造了氛围;相反,如果政治容忍度低,对不同持政见和立场者打击报复,那么就难言民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不能容忍异见。于是,现实中经常会有官员对异见打击报复,这也是一言堂的滋生土壤。
把官员政治容忍的内涵拓展开来,官员对于普通公民批评和指责的容忍,也至关重要。如果官员不能对普通公民的言论宽容,动辄追究,打击报复,同样难有民主氛围。
面对普通公民在网上发帖指责,江苏常州市长王伟成就表现出了一个官员的政治容忍,他没有动用公安抓人、关人,也没有到法院去起诉诽谤,而是以网上发帖的方式“辟谣”,与指责者在网络里公平对决,就赢得了网友们的普遍赞赏。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官员对于网络、短信“诽谤”的打击报复,利用警察直接抓人、关人;而网络、短信之下,官员对于举报者的打击报复更是举不胜举。且不论公民网上网下的举报和质疑是不是真实,但就官员面对举报和质疑的极端反应,就是缺乏政治容忍、缺乏民主的表现。
当然,和其他公民一样,官员也有权到法院起诉他人诽谤。但要看到,在我们这个行政还存在干预司法,司法还有对行政趋炎附势惯性的现实环境里,官员起诉普通公民诽谤,不仅在司法过程中很容易让对方处于弱势,也会在大众舆论上无法赢得同情和支持。这是常州市长回帖“辟谣”而不是动用警察等或起诉到法院,进而赢得舆论赞赏的根本原因。
一个官员对公民批评的容忍,可能无关他对政治异见的容忍;但一个官员假如能够对政治异见容忍,那么他就会对公民批评容忍——— 因为后者的“危害性”更小。面对公民批评,甚至诽谤,官员动辄利用警察抓人、关人等做法,是这些官员缺乏政治容忍的写照。显然,在以这样的领导为核心的官场里难有民主可言。因为“一言堂”是民主的天敌。
面对公民的批评和指责,人们当然希望所有官员都能够像江苏常州市长那样,保持克制和容忍,而不是“跳起来”抓人、关人。但要做到这一点,从根本上看,需要官员的政治容忍,需要官员对官场异见保持高度的容忍和克制。如果一个官员能够容忍政治异见,那么他对于公民批评和指责的宽容和克制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政治容忍的可贵之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