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安全网”或将进一步脆化金融体系

(2008-10-14 14:24:42)
标签:

杂谈

  ■彭兴庭

    近日,欧元区15国领导人一致承诺,不会让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垮台。(10月13日新华社)

    贝尔斯登的崩溃、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危机、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证券被收购,金融业的危机就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一旦开始,似乎就很难停止。恐慌

借助传染机制,不断在业内弥漫,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蔓延。“不会让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垮台”,应该说,这是欧元区为遏止“恐慌”而做出的郑重承诺。但是,即便承诺生效,危机被阻断,在我看来,却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金融机构太大不能倒闭”,这会不会令金融机构以后的行事更加侧重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不让一家金融机构垮台”,政府的承诺就是一张安全网。这不禁令我想起具备同样功能的“政府存款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例,我们知道,在1934年以前,银行破产意味着储户必须等到银行被清算后,才可能收回其存款资金,甚至,他所得到的可能只是其存款的一定比例。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无法判断开户银行的好坏,于是发生挤兑风潮,恐慌随之变成现实。后来,美国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储户提供担保,即无论银行发生什么情况,储户在该银行的存款都可以得到足额偿付。

    这一制度创新大大减少了美国银行的破产几率,但是,政府存款保险制度并非完全是好事。由于存款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障,储户没有了监督银行的动机,即使怀疑银行过度冒险或存在道德风险,也不会提取存款,市场力量对银行的惩戒失去了动力,在这张安全网下,为获取高额投资利润,银行可能会冒更高的风险。更糟糕的是,由于受保护的储户没有动力对银行施以市场惩罚,一旦政府干预失灵,偏好风险的银行家就会在银行业中胜出,以高利率吸引储户,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会将偏好风险较低的银行家扫地出门。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加大而不是减小了金融风险。

    “不让金融机构垮台”,它的功能、作用和“政府为存款保险”是一样的。作为一张“安全网”,一旦“银行太大不能倒闭”成为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常态,那么,将同样增大银行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正如米什金在他的著作中所提到的,一旦储户发现银行太大不能倒闭或政府会通过各种措施不让金融机构倒闭时,就不再有动力去监督银行,那么,大银行或将不顾储户利益,而采取高风险投资,这加剧了银行的道德风险。同样,在金融市场中,大银行则会通过高利率吸引储户和投资者,再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取高利润,这时候,低风险金融机构无疑将被淘汰出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一步脆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