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博物馆文化”到“景点文化”

(2008-09-14 15:14:45)
标签:

杂谈

  ■ 王攀

  深圳大梧桐山拟投资9亿元兴建老子文化园的消息一出,市民议论纷纷。9日,大梧桐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各项疑问。(9月10日《南方日报》)

  老子不是深圳人,在深圳建老子文化园是一个无“根”的文化园。老子文化园的投资方是一家公司,对于这种企业行为我们没必要急

着反对。而我倒是注意到有“老子文化园填补深圳传承老子学说的道家文化景点缺失的空白”的说法。利用景点承载传统文化,这是当前传统文化热里一个突出现象。它造成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复活和火热,只是活在景点上,热在经济活动中,而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并没有落实在教育层面和教育思想里。

  中国的传统文化早些年被当成“博物馆文化”,如把历史文物搬进博物馆里束之高阁。但在经过多年的物质发展和文化迷失之后,特别是面对外来文化带来的一些负影响,才有了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孔子热、国学热,一浪赛过一浪。

  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只是被打着文化大旗、视复古为己任的精明商人利用,把传统文化从博物馆里拎出来,胡椒面一般撒在景点上。有景点就翻修重建,比如刘禹锡的“陋室”;没有的就再造或捏造,比如,各地文化名人“挖根”热,老子文化园等。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传统文化的复苏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道具而已。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具体措施的缺失。

  传统文化从博物馆到景点,也许算一个进步,但传承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绝不能停留在“景点文化”这一步。文化助力经济,经济反推文化。传统文化不仅要走出博物馆,走进景点,更重要的是走进我们教育思想深处。唯此,传统文化才能成为国人真正的精神食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