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垂范天下 让职业回归平凡
(2008-09-10 15:04:24)
标签:
杂谈 |
■
今天是第二十四个教师节。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这个日子很是相似:一样的表彰行为,一样的热情讴歌,一样的尊师倡导……而在这年复一年的一样背后,宣示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的不同寻常,宣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要呕心沥血甘于奉献的精神。所以,在这一日里,我们常见“红烛”、“园丁”之喻,常
无论这种宣示是否彻底,无论这种宣示效果如何,这一天,我们的国家、社会与民众都在表达着对教师的尊崇与敬意,我们的教师都在享受着这个职业应得的无上荣光。尽管这种荣光可能无法消弭他们平日的失落,尽管这样的荣光一年之中也许只有短短一天,但整个社会毕竟还在倡导着一种认识———
从这个层面而言,今年这个教师节犹具意义。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我们在为谭千秋等师者的行为感动并钦佩不已的同时,亦为范美忠(范跑跑)、杨经贵(杨不管)等师者的行为争论不休。而在此之前,罕见如今年一般的敬佩与争议并存的境况。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关于师者的话题在今年是如此的纷繁芜杂,关于师德的价值倡导是如此的莫衷一是———
其实,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问题并不如公众争吵的那样纷杂。在大多数教师的认识里,他们有些反感一年一度的“红烛、园丁”之喻,他们反感鼓动式的高道德要求,因为简单的比喻与片面的鼓动会将他们抬至一个颇为沉重的境地,但这些许反感并不影响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危难时机守护学生是一种无需考虑的职业道德本能。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既然选择为人师者,就早已做好了道德上、行为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备,他们所希冀的是默默地恪守着自己的职责,而非不时地在公众面前标榜显现(无论这种标榜显现是好还是坏)。
但是,这样的认识并非所有的民众能认识到,这样的心路历程并非为所有人所知晓。当今的教师,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承载着沉重的道德要求,却鲜有人在其他方面给这种高道德要求以适当的补偿;总是被人以个别群体的不当行为来否定整个群体;职业操守总是受到很多怀疑;尊师总是只在教师节……
教师节里尊师总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但对于所有真正的教师来说,更应剥离教师这一群体身上所有的荣耀与苛责,让教师这个职业平常起来,让老师们都能静静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唯有平常,老师方有一个宽容的从教氛围,唯有平常,老师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职业素养,进而更好地承载起社会所需要他们承载的。老师是当敬的,但需要的是一种平常之敬,一种长期的心中之敬,而非教师节的一日之敬。
对于师者之德,我们无需怀疑,剥离附着在教师身上的虚无光环后,师者之德定会垂范天下,师者之责亦会得到充分显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