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有信用经济,才有信心经济

(2008-09-04 15:31:42)
标签:

杂谈

  ■ 彭兴庭

  针对当前A股市场连绵不绝的深幅调整、投资者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信心的逐渐缺失,《求是》杂志以《坚定信心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为题,邀请几位学者聚谈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趋势。其中,林江认为,股市现阶段的下跌有悖常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重塑理性、重振信心:“市场参

与者保持足够信心,即使经济有一些问题也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化解;而如果信心崩溃,本来基本面良好的经济也会被搞坏,最终受害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9月3日《东方早报》)

  宏观经济理论创始人凯恩斯认为,由于未来事件不确定性的存在,要预期未来收益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信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单个的投资者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预期是乐观的,就会增加投资,反之就会减少投资。有人说,股市指数的表现通常具有“二八效应”,20%由基本面决定,80%由情绪面决定。显然,信心是股市的脊梁。

  股市为何没有信心?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股民对上市公司失望。股民投资股市,这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的高度信任。但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诚信问题,绝少有在信息披露上能够真正做到真实、及时、完整和规范的。资本市场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同积极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同样重要。多年来,我们的上市公司向来只顾圈钱,不图“回报”,有几家进行过现金派息,又有多少甚至从没有分配过利润?

  第二,股民对监管者失去信心。股市的低迷,与其说是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不如说是对监管者的动机、能力与品质的怀疑。目前,“大小非”问题是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断有经济学家指出,“大小非”是深沪股市暴跌的主因,在这一问题解决前,哪怕经济周期性因素改观,经济和盈利前景回升,股市出现反弹,这种反弹也很难长期持续下去。要使中国股民恢复信心,首先,监管层就应该拿出取信于民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有政策稳定,产权分明,人民群众高度信赖,市场才能走出阴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股市并不久远的历史上,“消息市”几乎贯穿始终,有资料显示,约73.5%的证券机构坦承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非常普遍,可内幕交易的查处,特别是刑事责任的认定,多年来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监管政出多头,干预太多,政策市的存在,使得中国股市变成了一个“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胎。股民要看到的,不是挂在嘴上的保护。

  著名法学家史际春在谈到中国股市时指出,中国股市存在的,不是什么制度结构性问题,而是社会本身的问题,如社会信用水平低、社会成员普遍缺乏角色和信托意识、企业治理的幼稚、政府管理简单粗暴。诚哉斯言,先有信用经济,才会有信心经济。如果说信心是支撑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那么,信用就是组成这根脊梁的内在化学元素。而政府的一切监管和宏观调控措施,目的就在于重拯信用,激发民众的经济信心,使人们的预期向好。在资本市场中,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建立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信用体系,预防和惩处市场操纵或欺诈行为,确保市场的透明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股市的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原则,最终重塑股民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