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编导制造的大众想法

(2008-08-31 15:10:58)
标签:

杂谈

  ■ 刘洪波

  人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被传播所决定的。

  举一个例子,前不久大家都看了奥运会开幕式,是通过电视看的。鸟巢的现场有8万人,电视前在场的有几十亿人,这些人分布在全世界。

  鸟巢是第一现场,这里的观众,是真正在场的观众,在鸟巢里所看到的,就是实际发生的。电视提供

了另一种在场。一个坐在电视前的观众,与一个坐在鸟巢的观众,并不一样,电视观众看到的,是被电视传播的鸟巢里发生的一切,鸟巢里的观众看到的,是导演和演员们展示的一切。

  一个重要的区别,可以在姚明与来自灾区的小男孩林浩的关系中看到。通过中央电视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旗手与一个男孩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这两个人之间几乎没有发生互动关系。这构造了电视观众的开幕式印象,形成了相应的意见,他们认为林浩仅仅是一个符号,处在被冷落的状态。

  这两天,我看到另外一个版本的电视转播视频。在那里面,林浩成为一个被反复关注的对象,出现了很多的镜头。在这一版本里,可以看到林浩怎么来到姚明身边,姚明与林浩之间很多的互动,姚明经常低下头看林浩,有时用手摸林浩的头,代表团绕场完成以后,姚明把林浩抱在手上,他们之间有时耳语,有时一起向奥林匹克会旗和主火炬致敬。在这个版本的转播中,我们看到的是林浩成为了开幕式中的主角之一。

  在整个开幕式中,林浩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我想这两个版本都未必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对前一个版本来说,林浩基本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完全符号化状态;对后一个版本来说,可能夸大了林浩的重要性。

  然而,不管怎样,前一个版本未能实现林浩在开幕式上出现所要传达的意义,给人一种冷漠之感;而后一个版本那么重视林浩,给人一种温暖,使人感动。对于在鸟巢现场的人来说,场面的宏大会使他们无法注意到很多稍纵即逝的细节,电视转播可以捕捉很多的细节,却需要编导——— 也就是传播工作者去选择。真实发生的、在现场所感受到的、看电视所看到的,这三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其中看电视是一个人为因素最大的活动。

  电视编导对观众的影响,可能超过了现实。姚明与林浩,旗手与来自灾区的小男孩,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不同版本的转播甚至能使人产生相反的印象。没有疑问的是,林浩与姚明走在代表团的前面,一个是旗手,一个是灾区小孩。差异在于,有一个版本的转播让你感到他们互不相干,林浩成了一个单纯的符号,被附赘在那个他出席的场面之中;而另一个版本的转播告诉你,旗手与灾区小孩之间有着何等亲切的关系。

  这不是转播的技术问题,而是转播意图的体现。对后一个版本来说,一个来自灾区的小男孩是重要的,编导以镜头调用实现了观众希望看到大场面中具有人性温暖的细节的愿望。对前一个版本来说,来自灾区的小孩没有成为编导着力捕捉和传递的形象,这不仅显示了编导对人性细节的冷淡,而且使观众形成了误解,林浩与姚明的关系被表现成了互不相干,而这并不真实。我们当然可以问,为什么央视转播认为林浩与姚明之间的关系是不重要的,为什么另一个转播版本认为林浩与姚明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强调?(作者系知名杂文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