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是权责利不清惹的事儿

(2008-08-27 15:06:08)
标签:

杂谈

 ■ 曹旭刚

  虽说本人当过几年教师,但却一直没搞清楚企业及高校的子校和常见的几十几中或某某小学等普通学校到底有何不同。

  原来的我,想得很简单,总以为,企业及高校的子弟学校同那些属于教育局的常规学校没任何不同,都是在教育局的管理下共同为祖国培育着明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

现,我以前的认知似乎是有问题的,那些子校和教育局所属的学校似乎有很多不同,比如,常见某子校向地方移交的新闻,亦常见某子校爆出诸多如停招学生之类的新闻,但在几十几中或某小等诸多教育局嫡系部队中却没此类新闻,顶多有个乱收费的新闻。

  这不,现实又一次告诉了我子校和教育局嫡系学校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开学之时,又见子校停止招生。这次停招的是榆林学院附小,而且,据说,榆林学院附小的停招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其实,也许我不应该用据说这个词儿,引起反响是自然的,因为这毕竟牵扯着孩子的上学问题呢。但仔细琢磨琢磨,我这个曾经的老师是很能理解榆林学院附小停招行为的,为自家子弟办的学校承担了社会学校的育人义务,却没能享受到正常社会学校的权益,还要每年往里面贴钱,并且看不到学校发展的前景,停招也就是自然的了。一句话,权责利不能相互匹配的事儿是没人干的。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做任何事儿都得遵循权责利相匹配的原则,这三者有一个出现短板,事情就得糟了。而在近年来,教育系统中多出问题的学校都是在各类子校之中,鲜见非子校出现问题。按照政策,子校办学单位开始向地方移交学校,而地方对这些非嫡系学校又因为种种历史遗留原因不愿过多负担,于是只能眼看子校频频出事。

  因此,要想彻底解决榆林学院附小这样的事情,就需要办学单位和教育局仔细磋商,相互体谅,让学校的权责利均衡起来,唯有这样,学校才能良性发展,孩子才能有学可上。 (相关报道见A8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