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牌的荣耀同样属于陪练

(2008-08-16 14:31:53)
标签:

杂谈

    ■王石川
    辽宁阜新姑娘杨秀丽,在14日晚进行的78公斤级柔道比赛中战胜了强大的古巴选手,为中国军团夺得第22金。12年前,她是一个在县运动会上为得到一瓶洗面奶而欣喜的女孩,那时她尚不知柔道为何物。(8月15日《沈阳晚报》)
    杨秀丽的夺冠过程惊心动魄,右眼淤血隆肿的伤痕可以佐证。杨秀丽的人生征途同样惊心动魄,从练铅球出身转行到闻所未闻的柔道,从获得洗面奶奖品就喜不自禁,到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放声歌唱,这个农家妹将人生谱写得丰富多采、荡气回肠。在诸多角色转换中,杨秀丽还缔造了一个传奇——— 从陪练到冠军。
    说到陪练出身的杨秀丽,不能不说杨秀丽背后的陪练。14日晚,杨秀丽夺冠后,央视采访了杨秀丽的两个陪练李睿和李昕。听到两人质朴而羞涩的表达,以及每天要被杨秀丽摔倒数百次的描述,不免感慨:一名冠军成功的背后,站着多少名任劳任怨的陪练?陪练又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牺牲?冠军在比赛时越能完胜对手,越可佐证陪练的辛勤付出,理由很简单,陪练的一大任务就是扮演陪练对象的对手,他们比陪练对象还要悉心研究对手的打法,他们甚至比陪练对象还熟悉对手。
    尤需一提的是,许多陪练的名字从未见诸公共媒体,他们的歌哭,他们的哀乐,我们无从体味;他们陪练的价值体现在陪练对象能否摘得奖牌,胜了他们跟着“沾光”,失利了他们则一同饮啜痛苦。他们中的多数,往往品尝不到华美的礼赞,他们走入不了公众的视野,也很少收获世人的注目和致敬,往往在默默无闻中走向退役。以李睿和李昕为例,即便央视采访了他们,两人的信息仍然阙如。
    从陪练到冠军,有多远?杨秀丽走了整整10年。1998年,她是孙福明的陪练;2000年,她是袁华的陪练;2004年,她是秦东亚的陪练。翻检这届奥运冠军的成功史,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许多冠军都是陪练出身。杨秀丽是,刘子歌也是,在她脱颖而出之前,早已有过多年陪练的生涯;邓琳琳也是,这名可爱的丫头,正是在陪练中被教练发现了她过人的体操天赋。从陪练到冠军,路虽坎坷,但一旦加冕足可告慰一切。
    只是,有多少陪练能实现冠军梦呢?李睿和李昕接受采访时表示,也渴望像杨秀丽一样有朝一日站在领奖台上;曾经,日复一日,杨秀丽陪着秦东亚在榻榻米上挥汗如雨地摔打,队友即将去雅典,而自己与奥运却似乎有着不可触及的距离……个中惆怅,让人感慨。
    上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32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但也许谁也不曾想到,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各项目、各队中的陪练人员加起来就有300多人。300多人,这是多么庞大而强大的团队!北京奥运会究竟有多少陪练尚不可知,但肯定也在三位数。当运动员摘金夺银时,也请把鲜花、掌声和荣耀分给像陪练那样辛勤付出的群体吧。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