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式“开门 ”办又何妨 ?
(2008-08-02 14:09:00)
标签:
杂谈 |
■ 北京奥运开幕式第二次彩排的同时,一段有关开幕式的韩国电视新闻图像在互联网流传,开幕式演出、入场仪式等细节内容都遭曝光。对此,中国网友在表示气愤的同时,还进一步探究该视频的来源出处,试图找出泄露相关内容的“罪魁”。另一位网友指出,有关方面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细节内容的保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直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为了保密,组织者肯定想了很多办法。然而,事与愿违,开幕式的细节还是被提前曝光了。这意味着一两年来的“严防死守”都付诸东流,一些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对那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以及保密约定的泄密者予以谴责甚至惩处也都是应该的。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奥运开幕式的细节被提前曝光“后果很严重”吗?这让我想起了每年一次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央视春晚已经办了20多届。就在一两年前,春晚在除夕之前都是严格保密的,每到除夕前夕,各路记者都像侦探一样挖窟窿打洞地刺探晚会的细节。虽然保密的手段逐年改进,但总还是有一些细节被提前披露,真真假假的
其实,“公开”和“保密”各有利弊,并不是说“保密”一定比“公开”好。“保密”的好处是可以制造神秘感,可能给观众带来惊喜,但也可能失去一些期望值比较低的观众;“公开”虽然不会再有惊喜,但却有着“提请关注”的作用——— 从技术上讲,大型活动的保密难度也非常之大。奥运开幕式涉及的人数达数万之众,规模要比春晚大得多,而且受关注度也更高,试想:就连春晚的保密都难免百密一“漏”,何况是奥运开幕式呢?因此,北京奥运开幕式被提前泄露说是偶然,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现在,全世界有很多人都已经看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了。看到也就看到了,天塌下来了吗?换个思路,海阔天空。既然“公开”的效果未必比“保密”差,而且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保证密不透风,还不如索性敞开大门。依我看,奥运会开幕式就像央视春晚那样“公开”来办,也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