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马云”是怎样炼成的
(2008-07-30 15:12:05)
标签:
杂谈 |
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展组委会透露,名为《偶像———
首席执行官、电子商务之父、商业奇才、大众偶像
马云不是李宇春,后者也曾有人动议为其塑像,但招致更多的责难。而马云的雕塑却在互联网上呈现一边倒的支持,拥趸之众、影响力之广简直堪比朦胧诗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地位。显然,李宇春与马云的距离,就是商业人物与娱乐人物造福社会能力的落差———
一个社会从来不缺偶像崇拜,也未必就是坏事,相反,如果人们对于什么都百无聊赖却是真正的危机。偶像马云诞生于多元社会、市场经济的脉络之中,有强大的社会心理支持,不是虚假的神龛,也不是虚拟的镜花水月,他是真实、鲜活而生动的,处于江湖、起于草莽,靠只手的创造一步步建起阿里巴巴商业帝国,人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将来———
马云应该得到尊重,为他塑像当然也是一种敬意表达方式,无可指摘。套用一句话,中国只有一个马云,但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马云。马云的雕像落户杭州中央商务区,不仅是他的荣耀,也是一个城市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马云之所以成为偶像,不是这样的人太多而是太少。财大气粗、纵横捭阖的央企首脑们没有成为偶像,因为他们背后有着国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的成功,不如说是国家的成功。而马云、陈天桥们却是在白手中起家,在摸爬滚打中辗转,终于一朝拨云见日。民间商业企业因发展的艰难,而引来同情引来掌声。从此意义上讲,民间社会对马云的敬意其实并不指向他今日炫目的成功,而是指向过往他带领他的企业冲出重围的大不易。
马云能偶像化多久?某种意义上,他偶像化得越久,反而值得忧虑,为那些被压抑的马云,也为那些举步维艰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