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偶像马云”是怎样炼成的

(2008-07-30 15:12:05)
标签:

杂谈

 ■张若渔

  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展组委会透露,名为《偶像——— 马云》的作品构思图已进入公开比选环节,一旦获得认可,将被做成高2米、重2吨的雕塑落户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 钱江新城,进行为期一年的展示,并可能被永久性陈列。

  首席执行官、电子商务之父、商业奇才、大众偶像

、卡通人物、演讲家——— 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发现马云身上的闪光点继而做成冠冕向其致敬,同时也作为自身心向往之的标杆。当钦佩、崇拜到一定程度,似乎也只有把马云雕塑成像,放在车水马龙的闹市,才算完成这位奇理斯玛型人物在时空和门下粉丝心中的定格,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表达对偶像的崇敬。

  马云不是李宇春,后者也曾有人动议为其塑像,但招致更多的责难。而马云的雕塑却在互联网上呈现一边倒的支持,拥趸之众、影响力之广简直堪比朦胧诗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地位。显然,李宇春与马云的距离,就是商业人物与娱乐人物造福社会能力的落差——— 马云的淘宝网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李宇春能吗?相形之下,如果李宇春的雕塑巍然耸立于成都闹市,倒是显得不伦不类。

  一个社会从来不缺偶像崇拜,也未必就是坏事,相反,如果人们对于什么都百无聊赖却是真正的危机。偶像马云诞生于多元社会、市场经济的脉络之中,有强大的社会心理支持,不是虚假的神龛,也不是虚拟的镜花水月,他是真实、鲜活而生动的,处于江湖、起于草莽,靠只手的创造一步步建起阿里巴巴商业帝国,人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将来——— 我们或许该祈祷的只是幸运女神的垂怜。他太近了,近得像邻家男孩。

  马云应该得到尊重,为他塑像当然也是一种敬意表达方式,无可指摘。套用一句话,中国只有一个马云,但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马云。马云的雕像落户杭州中央商务区,不仅是他的荣耀,也是一个城市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成就自我,亦造福社会的人都值得赞美和奖赏。这种价值观不应因个人沉浮、企业兴衰而有丝毫的改变。

  马云之所以成为偶像,不是这样的人太多而是太少。财大气粗、纵横捭阖的央企首脑们没有成为偶像,因为他们背后有着国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的成功,不如说是国家的成功。而马云、陈天桥们却是在白手中起家,在摸爬滚打中辗转,终于一朝拨云见日。民间商业企业因发展的艰难,而引来同情引来掌声。从此意义上讲,民间社会对马云的敬意其实并不指向他今日炫目的成功,而是指向过往他带领他的企业冲出重围的大不易。

  马云能偶像化多久?某种意义上,他偶像化得越久,反而值得忧虑,为那些被压抑的马云,也为那些举步维艰的民营企业。 (相关报道见B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