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人减税是治标不治本
(2008-07-12 14:06:37)
标签:
杂谈 |
有经济专家又出来提出建议,提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点还要上调,其主要的目的是应对目前的高通胀。(7月11日《经济参考报》)这是近年来多次提出、也多次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征税点
前几个月的时候,我收到税务机关给我的一封信,信中感谢我为国家税收做了贡献。当然,如果这钱没有国家拿去的话,对于我的生活还是小有补益的:大概可以换个不错的手机或者加点钱换个电视。我觉得,其实就目前的个税起征点来说,够得上交税那条线的人,个税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巨大的影响。
而且从国家来说,个税对于财政的贡献也是微乎其微。去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创纪录的达到5.1万亿人民币,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经给国家财政收入算过一笔账,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按照陈教授的测算,如果加上央企与国有资产的增值,去年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骇人的15.7万亿。
说这个事情,是要证明上面我说的,国家其实不缺这点个税的收入,而且收与不收,对于个人与国家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用这种方式应付高通胀,其实完全是文不对题的解决方式,不会真的有什么效果。那么,用什么方式能够对付高通胀?说这个之前,不妨看看为什么我们的商品价格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货膨胀的意思就是钱多了,但市场上的商品还是那么多,所以价格就开始上涨。钱总是会多的,但这两年国际热钱借着外汇管制纷纷进入国内进行投机,就是赌你的人民币升值———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经济学家去考虑,最好的手段自然是开放汇率,大家自由兑换的话就能把通胀的压力转嫁出去。中策是定死一个汇率,让热钱知难而退。最糟糕的方式是忍受目前这种缓慢的升值与国内的通胀压力。
这也只是通胀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也是很多人可能没有在意的。做过企业的都知道,很少有企业能够不在纳税上想法子,不然就很可能亏本。这部分高额的赋税也是要最终加到商品价格里面去的。在原材料什么的都涨价的情况下,高通胀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说到这里,如果我们把几个线索加到一起就会发现,真正对付高通胀的手段,绝对与个人的税负无关,而是应该整体减轻企业的税负与流通领域中的高税收。尤其是在国内高通胀、对外汇率升值之下,我们本来赖以提升经济的出口型企业已经纷纷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不减轻企业的税负,以便再次提升国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真要等到大量的中小企业都不能维持的地步,就是不收个人所得税都是没有用处的了———
有人可能会问,国家给企业、个人减税的话,好多公共项目支出应该怎么办呢?上面我说了,陈志武教授的测算是有其道理的,政府的收入远远不止那个5万亿,而是超过这个数字甚远。就按此计算的数字来说,政府支付公共开支应该是游刃有余的,更何况如果精兵简政、厉行节约的话,省出的那些钱也是足够了。
■五岳散人